·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田原:日本是亚洲现代诗的第一个故乡
田原:日本是亚洲现代诗的第一个故乡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7-6
 
    诗人、文学博士。1965年生于河南漯河,上世纪90年代初赴日留学,现在日本国立东北大学任教。出版过《田原诗选》等五本诗集,翻译出版有《谷川俊太郎诗选》、《异邦人———辻井乔诗选》、《春的临终———谷川俊太郎诗选》等,曾在台湾省、中国大陆和美国获得过华文诗歌文学奖。2001年用日语创作的三首现代诗获日本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在日本出版有日语诗集《岸的诞生》和《石头的记忆》,后者获日本2010年度第60届“H氏诗歌大奖”。

  在日本最有反响的诗人是北岛

  南方都市报:谈日本诗歌现状前,请你谈谈自己的创作情况吧。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曾说你是日本诗歌和中国诗歌沟通的桥梁。

  田原: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赴日留学,最初用日语写作就是奔奖金去的,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有几十万的奖金。当时是一名名古屋的诗人告诉我有这么一个征稿,让我写点东西,说不定还能拿到奖金呢。他这句话鼓励了我,写写试试,我就寄走了。当时我博士一年级,很忙,导师的课一周要听十几节课,我寄走就忘了。

  突然间有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他说祝贺你获奖了,我说获什么奖?他说我的《日本的梅雨》获了第一届留学生文学奖。后来有勇气用日语写作更大的原因,是我长期十几年如一日地在翻译日本诗歌,尤其是谷川俊太郎的。

  我个人体验,用母语写作,基本上能自由自在地驾驭每一个词,能把词汇放在最需要的地方。但是用日语写作,如履薄冰。我曾说过,我的伙伴不是以日语为母语的,我很庆幸旁边没有一个以日语为母语的伙伴,逼迫我去进入词典,去寻找词汇,从词汇的海洋中发现很多珍宝。

  我用日语,偶尔会对一个词没有自信。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词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典故,以及它背后约定俗成的意义。虽然在网络搜一下,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但创作诗歌跟其他不一样,诗歌必须在瞬间完成,我不喜欢坐在那儿很痛苦的样子,半天写不出一个字。

  南都:有着双语的优势,你如何评价现在的中文写作?

  田原:我现在在评价中国当代诗

  歌,看一首诗的时候,第一我是站在我母语的立场来看的;之后,我瞬间会站在日语的立场上看待这首诗。我判断一个诗人的优劣,会用这两种语言来判断,这是我评价一个国内诗人的方法。日本诗人也同样,我看他的日语很棒,同时我在大脑中转换成汉语的时候什么样,如果转换不过来,那应该引起我的警惕。戴望舒、艾青、牛汉、于坚、芒克、西川、路也、扶桑这拨人都是在日本引起反响的。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介绍中国诗人,从胡适那辈诗人开始谈起。我也试过在杂志上翻译有时代代表性的诗人的诗,并写了一篇导读文。

  海子的日语诗,是我最先翻译的,翻译了将近十七八首,还写了很长一篇导读文,但没有什么反响。第一是海子没有走出青春期写作,第二还是很幼稚的想象。但我觉得海子是不错的,尤其是一些短诗。

  南都:你说过,在中国当代诗人之中,在日本最有反响的就是北岛了。

  田原:对,中国诗人在日本最有影响的是北岛。第一是影响了日本诗人的写作,带给日本写作一种活力,或者说是想象力;第二,日本的媒体不断地在引用他,不断地在论文里出现他的名字、他的作品,这是我对关注的概念。日本几家大报纸都有副刊版、文化版,文化版会关注每个月的文学信息,有关诗歌、小说、评论的,每个月有点评,但进入他们视野的,大概有三四个人。

  南都:这次北岛举办的诗歌节在日本的情况怎么样,日本人都知道吗?

  田原:知道,我给日本《读卖新闻》写文章,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100万份。往届时,我也在日本写了文章,在日本的反响还行,尤其是谷川俊太郎当时也来了。我写了很长一篇文章,在日本很权威的一个杂志《现代诗手帖》发表,它创刊半个多世纪了,还是有反响。我文章发表之后,有些人在自己的博客、文章中谈到,评价都是肯定、积极的。他们觉得在香港这个地方,能把诗人找来,还给每个诗人出书,跟香港不同阶层的读者交流,日本人很羡慕,认为日本应该效仿这样的交流。

  南都:日本没有这样的交流吗?

  田原:还没有。日本的交流一般是只请一位诗人与中学生、高中生、普通市民等交流,不出书。我估计“香港国际之夜”对日本的诗歌界是个启发,也许他们会效仿这样做,但需要一笔资金。在日本出书很贵,况且把他们邀请来,要给报酬,也需要资金。日本政府不干预文学交流,也不参与;但有很多文学、文化基金可以申请,申请到了就可以办,申请不到就比较难。

  日本对文学的热爱远超中国

  南都:日本现在的诗歌情况怎么样?

  田原:比中国好一些、健康一些,但是只有几个诗人是出书不花钱,大部分诗人还是自费的,大部分是靠一边工作,一边业余写作。出过诗集的人大概有几千人。比如小池昌代,这些根本在国内就不知道,他们的诗也是我翻译的。中国对日本诗歌不重视,中国有崇洋媚外的心态,他们说诗歌是海外的,从欧洲来的,其实中国诗人忽略了,诗歌来到亚洲是先到了日本,在日本停了20年才到了韩国,之后到台湾。某种意义上说,在亚洲,日本是现代诗的第一个故乡;之后是郭沫若、鲁迅、梁启超,这一代清末时期流亡到日本的人带回来一些,翻译了很多文献,通过日语翻译了很多欧美的现代诗歌,这是中国介入诗歌的一个渠道。

  南都:你能总结一下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日本诗歌的特点或异同?

  田原:特点很简单,中国诗歌是社会性的,受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很大;日本诗歌是更自我的、人性的,更注重对人性的揭示。

  南都:据我了解,日本的诗歌节比较少。

  田原:对,没有中国多。日本东京国际诗歌节,每年一次;也有一些地方搞一些小的诗歌节,但没什么大的意义。东京国际诗歌节,大概30个国家来,我参加过两届,那是规模比较大的,但是没有中国多。

  南都:在中国举办诗歌节或诗歌朗诵会,跟日本相比有什么不同?

  田原:比如说青海诗歌节通过中国作协组织,就是大杂烩,什么人都找,有一些好的诗人却来不了;没什么实际性的交流,大部分时间都是观光,活动却花了巨资,值不值?还不如给人民生活补贴呢。

  至于诗歌朗诵会很多,大同小异。我下个月就有一场我个人的大型的诗歌朗诵会,售票的,也会销售图书。谷川俊太郎10月29日在东京新宿会馆多功能厅搞了一个很大的诗歌朗诵会,我们同台演出,很成功,来了400多人,一张门票是3500日元(约合288人民币),座无虚席,还站着很多人。日本对文学的热爱远远超过中国,更热情。

  日本战后,政治和文学几乎分离

  南都:谷川俊太郎是怎么样看待中国诗人的作品?

  田原:他很承认北岛。谷川俊太郎曾说过,中国诗歌更倾向于社会性,因为我们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我们不是处在一个可以很自由表达自己的社会之中,我们还有被权力的压迫,要挣脱、摆脱、反抗,唯一的声音就是诗歌。但是日本没有,日本战后,政治和文学几乎分离,言论自由,没有必要去写对抗的诗歌,全是回到自己的感觉上来。

  我个人对诗歌的看法是,诗人应该站在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来考虑。诗歌写作应该和政治保持一种微妙的距离,不能受政治的左右,包括观念、观点,包括政策,必须要超脱。

  南都:比如谷川俊太郎经历过战争,他对政治生活应该蛮有体会,但他的诗比较少描绘政治性,更多是体现现实生活、个人情感。

  田原:对,他就是和政治保持微妙的距离,一直到今天,他警惕政治,他的诗歌里面主要是生命经验和生活经验,对人性、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宇宙的想象。

  其实中国很多有才气的诗人,被政治浪费了,歌颂政治、歌颂祖国、歌颂大地。我们可以反思政治,要越过反思的本身,抵达诗歌写作时候的纯粹性。举个简单的隐喻,比如说诗歌要反映独裁、贪婪、自以为是,直接描写根本不可能,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汇,通过隐喻来反映。诗歌中要存在一种谜,这个谜指的是隐喻,其实隐喻有三种,明喻、暗喻、直喻都可以。诗歌中得具备一种沉默的力量,这是我从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中得到的启示。我觉得中国很多诗歌太缺乏沉默的力量。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南都记者陈晓勤    

    工作室网站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2430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