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从习近平主席也是俄苏文学爱好者谈开去
从习近平主席也是俄苏文学爱好者谈开去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11-7
 

   今年2月7日,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的专访。对于索契这座城市,习近平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这部小说就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休养时创作的。习主席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

  对于俄罗斯文学,习近平在专访中还提到了很多俄国作家的名字,“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这不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提到他熟悉的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去年访问俄罗斯期间,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特别提到:“我们这一代人读过很多俄罗斯文学经典,我年轻时就曾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文学巨匠的作品。”

  习近平主席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他的小学和中学年代的。凡是在那个年代读小学和中学的年轻人,如今都已进入中老年时代了。而他们当年的青春时光里,大多数人都通过阅读或观看影视作品等和俄罗斯文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接触,几乎没有谁没有被俄罗斯苏联文学的经典作品所感动和陶醉。可以说,俄罗斯苏联文学带给当年的中小学生、如今的“50后”这一代人心灵的震颤和净化的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信念,是难以估量的。这么多年来,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始终伴随着中国人的命运而悸动。我们可以肯定,即使在当下,俄罗斯苏联文学作品的读者数量,全世界除了俄罗斯以外最多的,恐怕还是中国吧。

  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上中学时,偶尔得到朋友的两本普希金抒情诗手抄本,奉若至宝。其中有《纪念碑》、《自由颂》和《致恰达耶夫》、《致凯恩》等,我完全被折服、被震撼了。那个时候还是“文革”时期,人们是不能公开阅读普希金等国内外诗人作品的。但俄罗斯苏联文学依然还在人们中悄悄流传,普希金的作品依然以不同的方式温暖着当时的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困惑的心灵和单调的生活。

   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中老年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段蕴涵着有关俄罗斯苏联文学情缘的幸福的或苦涩的回忆。至今,笔者还时常会想起30年前在华东师大上《俄苏文学》课时,聆听着俄苏文学翻译家王智量老师以他那金属般磁性的声音,用俄语深情朗诵普希金诗歌的动人情景。还记得华东师大俄苏文学教授倪蕊琴老师如数家珍地历数“别车杜”即(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经典作品的情景。

  也许是时代变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文革结束后不久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读者阅读俄罗斯文学的热情如今渐渐消退了。国内推介和翻译俄罗斯文学的学者译者队伍也少了许多。像草婴、冯春、王智量那样的俄苏文学翻译大家如今年事已高。新一代的俄苏文学翻译家们“去哪儿了呢”?

  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在的中国年轻读者不再阅读俄苏文学了,只是他们可选择的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在俄苏文学那几个种类。现如今,欧美文学、日韩文学铺天盖地,读者群已经形成。在马尔克斯、略萨等大师的影响下,以往显得边缘的西班牙语文学,也在中国读者中扎下了根。

  不过,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和20世纪的前苏联优秀文学经典,还是将会被中国读者继续阅读的。有谁会不喜欢普希金、屠格涅夫呢?有谁会不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主人公的英雄主义气概、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呢?在影视、戏剧作品的推动下,《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依然如雷贯耳;契诃夫的作品虽然不是畅销书,在中国也有他的忠实读者。而现在年轻一辈的读者也许更愿意去读阿赫玛托娃、曼德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巴别尔、布尔加科夫、帕斯捷尔纳克或者布罗茨基,读他们的诗歌、小说以及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也许,更资深一点的文学读者会去读读拉斯普京或者《鱼王》。

  也许,读普希金,读托尔斯泰,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会立即帮助我们找到好工作,获到可观的收入。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因此就不再需要普希金、不需要感动人、鼓舞人、净化人的文学经典了,也不再需要讲究或追求“诗意的栖居”那种生活的情趣了,恐怕未必吧。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并不意味着精神生活也能同步地走向多姿多彩。如今不少人的心态变得日益浮躁,甚至动不动地或发怒、或忧郁、或郁闷、或狂躁,原因自然不一而足,但和他们缺少那么一点文学情愫、没有经常地读读诗歌,看看小说,用诗意来舒缓和滋润自己的心灵,是多少有点相关的。尤其是一些正在花季年华的青少年学子,在学习之余,过多地把自己的激情和课余时间投向了网络、手机的“碎片化浏览”、投向了情趣不太高的追星,而很少有那么一种冲动,来读读普希金、托尔斯泰或读读唐诗宋词等等人类文化精华。我们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呢,似乎也不大鼓励和推动学生读读普希金、托尔斯泰了。无怪乎,如今的校园里,缺少了那么一些诗情诗意和文学氛围。

  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追逐着真善美,让自己的情感生活变得高尚些、也变得丰富些,是需要时常读读普希金,读读托尔斯泰,读读能净化与丰富人的灵魂和情感、带给人生活的睿智与勇气的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期:2014年11月4日 作者:缪迅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901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