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翻译为何成九流
翻译为何成九流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9-2
 

日前,曾经翻译过《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九八四》、《动物农场》等著作的青年翻译家孙仲旭因抑郁症自杀,引发了人们对于当下翻译界以及翻译者本身生存状况的担忧。

近年来,尽管图书市场上翻译作品的数量空前增长,但质量却日趋下降,粗制滥造、随意拼凑、错漏百出、甚至翻译作品互相抄袭的“汉译汉”作品泛滥成灾等,国内整体翻译水准低迷。而对于翻译者来说,低廉的报酬使得译者本身无法以此为生,只能是业余工作,同时,翻译作品无法成为学术成果,也使得大量的专业学者不肯投入到翻译事业中。

对此,著名学者、中国翻译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副主任李河说:“150年来,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翻译居功至伟。但是在今天,翻译却成了一个九流之派,成了一个多余者。孙仲旭因为抑郁而去世,实际上,抑郁这个词,也是当前整个翻译领域的写照。”

翻译对现代化居功甚伟

北京晨报:翻译家孙仲旭的去世,引发了很多人对于翻译现状的忧虑,在您看来,当前的翻译界状况如何?

李河:孙仲旭去世的消息,让我想起了海子的死。海子的死,被很多人看做是诗歌没落的象征,孙仲旭的死,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当前国内翻译状况的一个象征。当然,熟识他们的人,知道他们的去世有很多具体的原因,但在更大范围来看,抛开个人的原因不论,事实上,这样的事件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北京晨报:也就是说,在您看来,当前的翻译已经没落了?

李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受惠于翻译,它使得普通人坐在家里就可以走出国门,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可以说翻译对现代化居功甚伟。但在今天,翻译渐渐地成为了多余者、边缘者,翻译作品不受重视,翻译者不受重视。可以说,我们整个社会对于翻译的认知都出现了问题,或者更进一步说,是整个社会的良知有缺,我们不仅仅对我们自身的状态出现了认知的错误,同时,对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做出大量贡献的人,也是有伦理亏欠的,比如农民工、比如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下岗工人,当然翻译者也是其中之一。

来源:北京晨报 日期:2014年9月2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254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