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道讲读会”之名取自陈望道。买书、读书、写书,陈望道毕生与书结缘。陈望道巨著《修辞学发凡》出版之际,刘大白作序,其中提及:“有时候,从一本书上发现了引用的可以做例证的一句或一段文字,因为要明白它的上下文,或者要证明著者所引的没有错误,便去找它出处的原书。如果手头没有这种原书,他就向书店或各处图书馆中去搜寻;有可借处便借,没有可借处便只能买。要是此书是一部大部头的书,或者是在某种丛书中而不能抽买的,他也不惜重价,仅仅为了一个例证,而把全部书买了来。”如此买书、读书、写书,陈望道自然视书为财富,书也是其身后的一笔可贵遗产。临终前,陈望道嘱咐子女把他一生珍爱的几千册藏书连同书柜一并赠与复旦图书馆。
诚然,陈望道最大历史贡献是在神州大地播种马克思主义火种,其途径为译书与编书。
十月革命的炮声传至中国便是马克思主义,华夏各地进步人士争先恐后介绍《共产党宣言》。成舍我在1919年4月的《每周评论》第16期的“名著”专栏发表《共产党宣言》译文,但仅为摘译。当年5月,《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以连载《马克思的唯物观》,其中摘录《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同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摘引《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部分内容。译本虽各有千秋,但摘译难免惹上断章取义之嫌。正如鲁迅所言,“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什么‘过激主义’来了,但就没有人切切实实地把这个‘主义’真正介绍到国内来,其实这倒是当前最要紧的工作”(《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革命志士对《共产党宣言》全译本望眼欲穿,身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骨干的陈望道自告奋勇担此重任。
第一本《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于1920年8月问世,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该社实为新青年社,即《新青年》出版者,创办者便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址与社址皆为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众所周知,以该会为基础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1年7月在沪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拉开序幕。会址设于李书城李汉俊兄弟寓所,后门弄堂门牌处(贝勒路树德里一百零八号)挂牌“新时代丛书”社通信处,为一大筹备提供掩护。“新时代丛书”社由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周建人、沈雁冰、夏丏尊、经亨颐等15人发起。《民国日报》“觉悟”副刊刊载1921年6月24日《“新时代丛书”编辑缘起》:“本丛书内容包括文艺、科学、哲学、社会问题,及其他日常生活所不可缺乏知识”,旨在“普及新文化运动”,并“为有志研究高深学问的人们供给下手的途径”,以及“节省读书界的时间与经济”。1922年1月至1923年12月期间,该丛书相继推出译著《马克思学说概要》、《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主义》、《妇人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等10种,助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星火燎原。
以书为媒介,既可学以致用,亦可修身养性,但可扭转社会发展变更民族命运,史上仅区区几册书籍。陈望道便有幸与之结缘,由他翻译的一本宣言和由他编辑的一套丛书为现代中国开辟新纪元。由此观之,“望道讲读会”注定既为品牌又是传统。
来源:义乌新闻网 日期:2014年8月10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