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国内高层次翻译人才稀缺现状及分析
国内高层次翻译人才稀缺现状及分析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8-1
 

访谈嘉宾:赵丽君 韦遨宇 贾玛琍

30年来,在中国翻译界以及业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翻译事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翻译为核心的语言服务业已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但在欣喜于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当前的翻译工作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和经济、旅游、文化行业的迅猛发展,翻译人才的需求行情不断上涨。那么,翻译行业的人才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一些像《动物农场》、《老人与海》、《拜伦诗选》等经典作品被一再重版,经久不衰,望着这些翻译界大师的背影,我们也必须思考,高端翻译人才该如何培养?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赵丽君。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ESIT)教授韦遨宇。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ESIT)教授贾玛琍,做客访谈直播间。欢迎三位。[ 2014-07-23 10:14 ]

[主持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各位在翻译行业从事工作很多年,请问几位对中国翻译行业发展变化的切身感受是什么样的?[ 2014-07-23 10:15 ]

[韦遨宇]

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翻译专业发展变化确实很大。过去从事翻译的高端人才很少,因为当时人才是比较短缺的。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引进大量外资企业,引进大量外国教师在这里进行翻译人才的培养。[ 2014-07-23 10:17 ]

[韦遨宇]

应该说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国家翻译人才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同时随着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在高校、研究所也有一些资深老一代的翻译家在引领,在带博士生、硕士生。因此,从翻译理论整体水平来讲也在上升以及和国际翻译界、学术界的交流,包括学校之间的交流,整体推动了我们的翻译事业的发展,并且提高了翻译的学术水平和理论创新和更新。[ 2014-07-23 10:18 ]

[韦遨宇]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翻译标准化、翻译市场化的缺失,以及翻译队伍良莠不起的情况。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和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的合作就是想通过我们之间的具体合作,与国内外翻译界同人一起努力,逐渐把更好的把翻译规范建立起来,把我们目前的翻译人才队伍优化起来,与满足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外宣等战略需要结合起来。[ 2014-07-23 10:20 ]

[赵丽君]

要想解决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涌现出更多的翻译大家,必须要解决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把翻译行业的意义放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每一次我们国家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在这里都有翻译的贡献和翻译的进步,这两者是互动的。比如我们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国际化推进了一步,翻译产业又推进了一步。包括世博会、奥运会等。我们的翻译事业重视它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是一百多年来追求民族复兴和进步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才能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和做好这项工作。[ 2014-07-23 10:20 ]

[赵丽君]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翻译大家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我们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翻译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教育、理论各个方面都有进步,但还有一些方面还不够。举一个例子,翻译或者说语言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至今还没有被《国家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收录,导致行业难以争取到相应的政策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在更高的战略层面上对翻译给予重视。[ 2014-07-23 10:22 ]

[主持人]

翻译行业还不能称为行业,因为它不是国民经济行业之一。[ 2014-07-23 10:23 ]

[赵丽君]

很多人提起翻译来都不太了解。[ 2014-07-23 10:25 ]

[韦遨宇]

过去的翻译要么在学校里担任老师,要么在出版社为出版发行,比如说我们要翻译教材等等。所以过去的翻译是整合在教师队伍或者科研队伍里面,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所以很难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和独立的职业。[ 2014-07-23 10:25 ]

[主持人]

翻译行业很特殊,因为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直接跟人的精神世界相通的,所以对它的要求就更高一些,那这个行业的发展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先解决好?[ 2014-07-23 10:27 ]

[韦遨宇]

它既是一个产业,那它就要遵守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律。同时,随着对外交流、对外经济合作不断的扩展,市场会形成一种经济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很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也会带动翻译产业的发展。现在问题是什么呢?如何规范这个产业链。首先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相关的产业发展战略。[ 2014-07-23 10:30 ]

[赵丽君]

同法律、医疗、会计、建筑等行业类似,翻译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然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既没有对翻译企业设定准入条件,也没有对翻译从业人员设定强制性的入职入岗条件。[ 2014-07-23 10:30 ]

[韦遨宇]

实际上不具备法律法规的约束性效应。第二,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那就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每个环节当中应该说翻译有自身发展规律,但翻译又同时服务于经济活动、法律活动、文化产业等等。我们一直想呼吁和强调的问题,就是希望全社会把翻译看成是一个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导信息,而是能在信息链、文化产业链里带来很高的附加值。比如有一些很经典的翻译,我们先从经济上讲,比如可口可乐、家乐福这样一些翻译都是非常经典的翻译,用汉字独特的魅力,把西方语言翻译成很出彩的名词。翻译作为独立产业会给他所服务的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 2014-07-23 10:31 ]

[赵丽君]

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大对翻译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比如,希望国家统计部门尽快将语言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立法部门针对翻译的专业性特点制定翻译行业企业和翻译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并通过立法予以保障;经济主管部门将语言服务业作为经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性行业加大扶持力度,等等。[ 2014-07-23 10:32 ]

[主持人]

我们看一些行业的发展规律,一开始是兴起,然后就会出现比较混乱的发展阶段,然后再出一些法律法规。翻译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所以希望法律法规能够先行,给这个市场导入一些规范性的东西,让它健康发展。[ 2014-07-23 10:33 ]

[韦遨宇]

主要是为了使翻译行业整体水平能够提高,满足各行业的需求。中国以前有非常深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传统,中国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唐朝,把佛经都翻译成中文,所以我们的翻译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四大发明里有三大发明是在宋朝,其中活字印刷就是书的产业,书的制造业力量,大量印制出来的产品就是佛经。[ 2014-07-23 10:34 ]

[贾玛琍]

我想主要讲讲法国和中国的翻译市场问题。今天翻译市场的现状就是绝大部分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在市场上他们都属于自由职业者。由于市场的需要,很多在市场上的翻译,他们往往掌握着两三种语言的技能,比如说作为中文翻译,他既往法文翻译,也往英文翻译。比如说以我的经验以及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我们的毕业生平均年龄是25岁,他们进入市场去试水、去搏击的时候,他们往往有一种恐惧感,这很正常,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为市场的一个参与者,比如产业链一个环节的话,大家确实没有很大的把握。比如我要做一个自由职业,我要有很多工作、很多订单才能生存下去。同样一些毕业生要到企业里去寻找翻译工作也能找到,但是他经常找到的是一种中介性的服务。这种中介就是介于法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之间,这个时候不仅仅是翻译,同时还有项目合作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还有一些翻译除了翻译以外,他可以在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智库,从事研究、分析或者咨询服务。所以从翻译自由者角度来看,潜力非常巨大,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同样,在中国的企业里面,我们也有很多学校的毕业生目前在为中国企业服务,给他们提供翻译服务。同样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在企业里工作,还有在律师楼以及国有大型企业,无论他们是在中国市场、法国市场还是非洲市场,都有这样的翻译人才,也有一些毕业生进入中国高校从事翻译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翻译市场以及和我们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关系。[ 2014-07-23 10:36 ]

[主持人]

从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以来,"信、达、雅"就成为中国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又成为近现代翻译研究争议的焦点。圆我梦想 round my dream;荡起梦想 dangqi dream;小心落水 to the water;水深危险 careful water depth;注意安全 safety-conscious--类似这样的"神翻译"越来越多的现在,如果来理解"信"、"达"、"雅"?能否请两位教授给我们具体举些例子,让网民能更直观的理解这种翻译境界。[ 2014-07-23 10:36 ]

[韦遨宇]

到了近现代,由于严复身体力行,“信”、“达”、“雅”已经成为翻译界的共识,既是翻译界的理论,又是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信”、“达”、“雅”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中被奉为一个标准进行教学和实践。如何理解信、达、雅之间的辨证关系,究竟是信是第一位的还是雅是第一位的,达是在多大程度上才能达——过去翻译理论界有很多讨论和辩论,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的非常好的翻译传统、学术传统、翻译理论如何与时俱进,注入新的科学内容,比如现代语言学、符号学理论、语言哲学,包括中国的语言哲学、佛教哲学对西方的翻译理论和中国的翻译理论贡献很大,如何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引进到翻译界,如何使我们的翻译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加能够指导我们目前当下的翻译工作,我觉得这是中国目前翻译学术界、翻译理论界以及翻译教学领域里亟待思考的问题。[ 2014-07-23 10:38 ]

[韦遨宇]

巴黎高等翻译学校也有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做博士论文,他们来时往往带来中国的信、达、雅三个字,当他们研究西方翻译理论以后就会发现,西方翻译有非常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坚实的理论证明的过程。比如有文学理论、有诗学的,有语言学的,有符号学的,甚至有人类文化学的。最近一个趋势是什么呢?引进了数学,统计数学和数学模型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出现和传统的人文科学理论叫跨学科、综合学科的结合,是为了满足更大的需求,因为全球是一样的,同样面对着全球一体化经济交流、沟通等等,都需要翻译。比如联合国的翻译,那就是全世界100多种语言都要进行翻译。[ 2014-07-23 10:39 ]

[主持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理解信、达、雅要达到的境界?[ 2014-07-23 10:41 ]

[韦遨宇]

“信”、“达”、“雅”要达到的境界是必须要达到的,但是通过什么手段达到是有很多的。比如最早的西方翻译理论叫“等值理论”。翻译两方面的信息要达到信息价值上的对等,这就是“信”、“达”、“雅”理论在西方的一种表现,因为是一种等值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信息的角度。从包含信息的话语系统重建的角度,在重建信息和依赖于的话语系统,再重建信息和话语系统所依赖的的语境来达到等值的境界,也达到“信”、“达”、“雅”的境界。“信”、“达”、“雅”要有一种科学的内容,要有一种价值的内涵,是可以量化的,而且是可以质化的,如果不能量化和质化,那它始终会成为非常模糊、弹性系数很大,无法制定标准或者制定衡量标准的技术参数,所以我们需要用现代科学、精细科学的方法来量化,这样才能保证他的翻译质量,通过量化的控制来保证翻译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方式实现我们的目标。[ 2014-07-23 10:42 ]

[主持人]

现在网上对翻译行业也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有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的网友认为懂外语就能做翻译。[ 2014-07-23 10:43 ]

[韦遨宇]

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我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家想找一个翻译,他可能对翻译行情不了解,对翻译世界得供给也不了解,那他就是在能够找到一身边的资源去找,比如说一个大学生到企业里来,你学过外语就可以做翻译。那他可能以前没有做过翻译,但是借助字典也许就能翻译起来。毕竟懂得翻译专业的人士还是少数,国内的绝大多数翻译是学文科出身的,他们对科技知识、对经济、金融、法律可能没有受过训练,如果他们去翻译文学不会出现问题,那学语言的学生去翻译科技、经济、法律的东西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说明什么呢?翻译是一个专业,是一个职业,翻译需要经过训练、经过培训,而且要经过持续不断的职业化培训,才能使翻译在质量上满足社会的要求。[ 2014-07-23 10:44 ]

[赵丽君]

翻译分很多种类,笔译,交替传译,同传,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翻译首先要做到外语要好,这是肯定的。第二,母语也要好,在翻译中需要用母语组织语言。第三,两种语言甚至三种语言的转换能力要好,而这个转换能力就需要培训,需要技巧。还有就是外文局经常要求员工的“内知国情,外知世界”,既要知道自己国家的情况,还要知道对象国的情况,要考虑译入语的文化因素。此外翻译还要有好的心理能力、抗压能力等等。[ 2014-07-23 10:45 ]

[韦遨宇]

对翻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知识的储备,这个翻译必须是一个活字典,必须是一个百科全书,特别是做高端口译,做会议同传的时候,他的思维能力非常强,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强,而且不能有任何出现差错的可能,如果出现差错会带来很严重的经济、法律的后果。对翻译来讲,特别是口译,对国际会议的同传、交传,像这样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翻译的要求是对天才的要求。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天赋,如果这个学生有天赋他是有潜力的,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这个天赋和潜力,那我们学校在报考时就会建议他去学笔译或者别的专业。[ 2014-07-23 10:45 ]

[赵丽君]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能力,而且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的能力,要在两种文化之中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转换,是高层次的智力再创作。特别是中译外,要求就更高了,人才也更缺乏。所以这不是仅懂外语就能解决的。[ 2014-07-23 10:46 ]

[韦遨宇]

第一,懂外语,第二,翻译。第三,翻译家,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翻译家还有艺匠和翻译大师的要求。比如说奥运会的翻译、科技会议,你要组织专业的数学国际大会和物理学的国际大会,比如2015年会在山东组织一个世界历史学的大会,这些都需要高端的翻译家才能担任会议的翻译。[ 2014-07-23 10:46 ]

[主持人]

大家现在在反复读阅的翻译作品,比如《老人与海》等,但是翻译大师一个个不在了。那现在高端翻译市场,尤其是翻译人才现状是什么样的?[ 2014-07-23 10:47 ]

[赵丽君]

因为我们是做高端翻译人才培训,外文局也是多文种的翻译队伍。我们接触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我们发现一个问题,这是没有数字支撑的直观感受,各个领域都在加快国际化进程,需要翻译要发挥桥梁的作用,但明显感觉到供应供不上,无法完成这样的需求。甚至有的在海外拓展当中觉得后续乏力,人才不行,最后不得不停下脚步来加快人才培养。因为他们很快的反馈给我们,希望我们来加强人才培养。[ 2014-07-23 10:48 ]

[韦遨宇]

很多高校、外语学校或者外语大学、语言大学或者翻译学校,他们培养的是一些基础性的人才,而让翻译具备必要的条件和充分的条件,必须要经过职业化持续不断的教育和培训,才能保证他获得职业翻译所需要的技能,保持他维持这个技能而且不断提高他的技能,这才是目前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和美国蒙特雷和法国巴黎高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2014-07-23 10:50 ]

[赵丽君]

前几年国家人社部做过一个统计,国有企事业单位获得翻译职称的人员不足3万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通过外文局实施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获得职业资格的人数也仅约4.5万人;其中能称得上是高级翻译人才的就更少了。因此,2012年底,外文局获得国家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在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开始实施全国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目的就是应对当前高端翻译人才稀缺的状况。[ 2014-07-23 10:53 ]

[主持人]

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我们把时间轴拉开一点,现在中国国民重视外语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家感觉现在的小孩子,二三十年之后他们的外语水平普遍比较高,那我们还需不需要这么专业的翻译?翻译行业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投入才是最合适的?[ 2014-07-23 10:54 ]

[赵丽君]

这还是外语和翻译的区别。孩子去学习是基本的交流需要,语言有不同的层级。我借助这个平台呼吁,我们国家一定要重视,我们国家要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推荐我们的文化成果,一定要重视。[ 2014-07-23 10:55 ]

[主持人]

我也有外国朋友,跟他们一般性交流没有问题,但是你想给他介绍中国的历史你发现好多特别好的东西你真的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 2014-07-23 10:55 ]

[赵丽君]

我体会一种语言到哪儿,你对文化的感受就到哪儿。比如你学习俄语,你对俄罗斯文化就会全面了解,你会了解更多。[ 2014-07-23 10:55 ]

[主持人]

比如说走到鼓楼那边就想说“晨钟暮鼓”,我给对方解释,但是对方还是不明白。[ 2014-07-23 10:56 ]

[韦遨宇]

“晨钟暮鼓”是一种生存状态。这个东西就要求我们的翻译不仅要有语言的技能,比如说巴黎高翻,我们是不培养语言人才的,只要招进我们学校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厚的语言功底才能作为翻译的基本条件,这是他的基本条件,然后他还有必要的条件,就是翻译技能培训。充分条件就是他要有非常广博、渊博的深厚知识背景,他必须了解对目标语言国的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社会等等背景。要想成为好的翻译,仅仅是语言绝对不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 2014-07-23 10:57 ]

[主持人]

在大家普遍意识里,会认为翻译是一个很辛苦又很寂寞、很清贫的事业,现在还是这样吗?在这样与过去不同的时代里,翻译家应该怎么守住自己内心的天平?[ 2014-07-23 10:58 ]

[韦遨宇]

我们的翻译一方面必须是辛苦的、寂寞的,他必须能在质量上精益求精的一个“大家”。同时,他又受到生活的制约,比如说他自己本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他家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他的孩子的教育等等,他有各种各样的考量,所以有时候他不得不向社会需求,他可能要接一些活去做,这可能就会影响到他的辛苦、寂寞,甚至精益求精的工作。所以国家重视,把他放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是很重要的一点。[ 2014-07-23 10:59 ]

[韦遨宇]

第二点,应该充分承认我们的翻译在国民经济生活当中所发挥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增值的作用,应该给予充分承认、充分尊重,应该尊重他的工作。比如说给工程师那么高的工资,给艺术家那么高的工资,给教授那么高的工资,我们也应该相应的给翻译的待遇上应该提高,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工作。翻译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在国内还需要的就是作为翻译的终端产品,他翻译的作品应该充分尊重他的知识产权,这样才会使翻译事业走向良性循环。[ 2014-07-23 11:01 ]

[主持人]

赵主任一直从国家战略布局上呼吁翻译行业,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布局翻译行业?外文局又具体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 2014-07-23 11:01 ]

[赵丽君]

国家软实力要增强,增进国际对你的了解,也需要把你的价值观传播出去,中间桥梁就是翻译。外文局60年来一直做的工作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通过书、刊、网各种媒介,一起共同努力来做这样一个工作。这一个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进行了讨论,怎么加强翻译行业的管理作用,甚至提出来成立国家翻译学院等等为国家培养人才,多角度并举。我认为首先前提就是国家在政策上、行业上、产业上形成多策并举的举措,不能完全把它放任市场来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解决不了的。[ 2014-07-23 11:04 ]

[主持人]

我们如何看待外文局与法国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的合作,对我们国家国内翻译人才的培养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014-07-23 11:04 ]

[赵丽君]

我们是非常认可巴黎高翻,我们培养的高端翻译人才必须兼容并蓄,所以我们和巴黎高翻合作,把他们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经验引进过来,和我们的本土结合,把蒙特雷的也引进来和本土结合,打造的是国际化的平台,我觉得必须要有这样开放的国际化视角才能把教育做好,才能更好的承担国内的任务。[ 2014-07-23 11:06 ]

[赵丽君]

与巴黎合作合作举办暑期研修项目,就是为了使国内为广大翻译从业者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到国际顶尖水平的翻译课程和培训机会。这也是是我们全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这类合作以及其他一系列措施,基地项目最终是要建立以应用型和实践性为特色的高端翻译教学体系,打造翻译专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大纲、精品课程、教材教辅、教学资源库、人才评估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立互利创新、合作共赢的项目协作机制,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可持续性的精品培训项目,创新高级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搭建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在线教育平台,开发高端应用型翻译培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一个以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为骨干的翻译人才库,以人才交流和语言服务为基础,完善政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翻译培训服务体系。一年多以来,基地项目已经与数十家中央部委、省级政府外事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完成了包括八个教学方向的“英汉翻译教学资料库”,面向全国外事部门开展了一年制公益性的基地示范班,先后赴广东、山东、宁夏、湖北、新疆、吉林等省份举办了翻译专题研修班,开设了职业技能强化班等等,向全社会普及翻译的科学理念和文化知识,提供高质量的翻译培训课程。[ 2014-07-23 11:07 ]

[贾玛琍]

我想补充一点,我们学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们学校也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不断的拿到世界各地的市场上去检验,通过回馈来丰富我们的理论。比如我们前几年和联合国又签订了新的谅解备忘录,使得联合国不断的把它新的对翻译的需求、对翻译质量标准的需求反馈到我们学校,使我们学校的教学、论文生产以及数据库建设能够更加贴近联合国各大机构对翻译的要求。因为目前联合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未来十年当中,大量的联合国老翻译都会退休,就会有一个人才后继接班的问题。我们今天要满足联合国的需求,同样我们也应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巴黎高翻非常重视和外文局的合作。[ 2014-07-23 11:07 ]

[赵丽君]

今年是我们第一年合作,主要是针对法语的,我们下一步准备是全面的合作,不仅仅是一个语种的问题。[ 2014-07-23 11:08 ]

[韦遨宇]

巴黎高翻基本上世界主要的语种都有,我们学校在这个领域里是一个很重要的参照系,每个研究生进入到我们学校都必须具备三种到四种语言的能力。[ 2014-07-23 11:08 ]

[主持人]

两位教授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工作,包括和外文局的合作,你们在中国的感受怎么样?[ 2014-07-23 11:10 ]

[贾玛琍]

我首先从这次培训班上学生的表现来说,我发现我们在巴黎高翻的学生和在这里碰到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巴黎高翻的学生有一些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一部分是经过翻译锻炼的。但是在这个班上的学生都是已经在岗位上、在实践上已经是翻译,他是来进修,他已经有经验的。所以我和学生的互动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一方面学校从我这里学习技能,另一方面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翻译的实际问题。而且我能够通过这个更好的把握中国市场的脉动和中国市场的发展变化。我把这些信息待到巴黎,在巴黎高翻教学时,会把这个融入到教学当中。外文局培训中心组织的高级培训班里的学生非常活跃,非常积极,互动非常好。[ 2014-07-23 11:10 ]

[韦遨宇]

作为我们,我在国外教学20多年,这次回来参加和外文局的合作项目,我有这么一个感受:第一,学生的素质都是很好的,而且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工作经验,但是他们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才能突破目前他们在翻译工作当中遇到的瓶颈。用信息论的话讲,他需要很好的工具包和需要很好的指导,才能帮助他们突破瓶颈,才能更好的帮助他解决现实工作当中所碰到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巴黎高翻有一个特点,不仅告诉学生你怎么去做,给你带来解决方案,而且告诉你怎么把这个解决方案设想出去,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必须是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去做。这样做还有多种选项。所以我们这次来的想法就是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学到的是一种方法论。[ 2014-07-23 11:11 ]

[主持人]

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聊到这儿,最后请三位跟网友再说几句。[ 2014-07-23 11:12 ]

[赵丽君]

我希望我们的翻译事业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同时通过自己的发展再促进国家的发展,双方是互动的。[ 2014-07-23 11:12 ]

[韦遨宇]

我希望在座的网友里涌现出来更多的高翻,你们可以到巴黎去读巴黎高翻,也可以到外文局培训班来。[ 2014-07-23 11:13 ]

[贾玛琍]

翻译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职业,它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职业,而是每天和活生生的人沟通交流的职业,而且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非常好的桥梁工作。[ 2014-07-23 11:13 ]

[主持人]

非常感谢三位,感谢网友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4年7月28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977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