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信峰会拥有26个成员国,然而,这26个成员国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记者通过采访专家了解到,亚信峰会的工作语言为汉语、英语和俄语,中国作为东道国,负责提供这三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和笔译。
据介绍,这种大型会议,外交部一般会派出5到6名高级翻译,三人一组,在能隔音的玻璃屋里同声传译,其从听到译的间隔,不能超过半分钟。
同传人员在哪工作?会场后方有一个“玻璃间”
亚信峰会使用同声传译,因为这种方式比交替传译更为省时。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前会长杨成绪告诉记者,会场里有一个同声传译室,一般位于会场后方,是一个用玻璃制成的几平米大的封闭式小房间,俗称箱子。而之所以做成玻璃小间,是出于隔音的目的。
小房间里面有翻译和收发声音的机器。翻译人员从耳机里听到会场上领导人的讲话,而后把它翻译成英语和俄语,通过机器分别传送到在场人士的耳机中。
同声传译如何工作?三人一组轮换
亚信峰会的工作语言为汉语、英语和俄语。中国著名翻译家、外交部前翻译室主任过家鼎向记者介绍说,同声传译室里的翻译,一般都是我国外交部派出的领导人高级翻译,均多次参与国际会议。
过家鼎表示,这种大型的国际会议,外交部根据惯例会派出5到6名高翻。由于同声传译工作量大,精神高度集中,一般安排三人一组,轮流进行翻译。“三个人都进同声传译室,前排工作台坐两人,剩下的一人坐在后面。前排两人翻译一段时间后,撤下一个人休息,后排这个人替换上去。”
对同声传译有何要求?“听译”间隔不超半分钟
那么,对于这些负责同声传译的高级翻译,在工作时有哪些要求呢?杨成绪表示,同声传译要紧跟领导人发言的节奏,从听到译相隔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分钟,耳朵听进去,嘴巴立刻翻出来。
对于高翻们的能力,过家鼎十分有信心:“他们经验丰富,反应敏捷,经常跟随在领导人身边,熟悉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与领导人之间的默契很好。”
小语种国家怎么办?朴槿惠经常自带翻译
杨成绪介绍说,与会国首脑可使用英语和俄语发言,一些小语种国家的领导人也可以选择用母语发言,但往往用母语的就要自带翻译,将其母语同声传译成英语和俄语中的一种。“比如韩国总统朴槿惠,经常会自己带翻译。领导人不发言时,翻译不进同传室,就坐在领导人身边,将会场上的英语和俄语翻译成各自国家的语言给领导人听。”杨成绪说。
哪些领导人不用翻译?卡尔扎伊能用英语听说
根据过家鼎的了解,也有不少领导人是不需要翻译的,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等。“我们提供俄语翻译,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达会场后,就无需自己再另配翻译了。”
再比如,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英语听说都不错,虽然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和普什图语,但他也可以不带翻译。此外,大多数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也可以听得懂俄语。
来源:法制日报 日期:2014年5月22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