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穿过一切险阻, 终于胜任地到达了港口
穿过一切险阻, 终于胜任地到达了港口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8-1
 

    著名诗歌翻译家李野光7月21日在美国去世,国内只有一家报纸昨天发了一条两百来字的“豆腐块”,再也看不到其他相关消息。对于文学界来说,李野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翻译过美国大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也翻译过希腊大诗人埃利蒂斯、塞菲里斯的诗集。如埃利蒂斯的名诗《蓝色记忆的年代》就是李野光翻译的,其中有几句诗曾广为传诵:“岁月像树叶和石子一样经过/我记着那些年轻人,那些水手/他们出发时在自己心灵的映象上绘着彩帆/歌唱着天涯海角。”

  李野光以九十高龄离世,也算是喜丧。近几年来,像他这样的外国诗歌翻译家,陆陆续续有好几位都去世了,却很少有人谈起。像去年辞世的杨德豫,前几年辞世的绿原、钱春绮、袁可嘉、方平、杨宪益,个个都是诗歌领域的翻译大家,成就之卓越,足以令世人敬仰。但他们逝世之时无不寂寞,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在一个拜金炫富、喧哗浮躁的年代,也许他们并不需要被人关注,他们已完成了毕生使命,如此平静地离开,未尝不是好事。

  这几年去世的翻译家,加上更早离去的王佐良、王道乾、查良铮等人,他们差不多算是同一代诗歌翻译家。这些人基本出生于上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大学,少年时接受过古典传统教育,青年时受过新文化教育,还得以一窥西方文化之堂奥。他们的旧学功底大多不错,对西方文化了解很深,其教育背景迥异于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大学生,具备翻译家的全面素养,也是后来人难以媲美的。

  令人惋叹的是,这一代翻译家的青壮年时期大多被浪费,本来是事业上的黄金期,却遭遇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想搞创作的被迫中断,最多只能偷偷摸摸搞翻译。不过,这批人还算幸运,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又迸发出第二次青春。他们的翻译事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顶峰,精品层出不穷。袁可嘉主编的译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影响了年青一代作家,像杨德豫翻译济慈、华兹华斯的诗作,李野光翻译埃利蒂斯的《英雄挽歌》,钱春绮翻译《浮士德》,至今无人超越。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译介,上世纪80年代的文艺复兴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这批翻译家的人生就像一个哑铃,中间小而两头大,青年和晚年时期的成就最高,而壮年时代却不幸埋没。他们身上凝聚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一段心灵史,只是不受人关注。李野光翻译的惠特曼晚年的一段独白,如此贴合他们的一生:“我如今在老年的黄昏时刻—我和我的书—坐下来闲谈—回顾一下我们所走过的道路。仿佛是走完了旅程—(一种历时多年的各式各样和时断时续的旅途游览—或某种漫长的航海旅行,其中不止一次好像到了最后的时刻,好像我肯定要下沉了—可是我们穿过一切险阻,终于胜任地到达了港口)。”是的,这一代翻译家经过一切艰难险阻,终于胜任地到达人生最后的港口,他们的译著将流传下来,被更多的人阅读,继续温暖后辈的内心。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4年8月1日 作者:周南焱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15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