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李毅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翻译故事
李毅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翻译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6-7
 

 

李毅,中青年翻译工作者。2005前曾在外文出版社工作十余年,担任外语读物编辑室编辑,目前在北京同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英语笔译工作。已出版翻译图书有:《当代中国建筑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挑战与展望:著名学者聚焦中国热点话题》、《革命建设改革: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后四本是合译)。

126,全国翻译工作者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即将召开,为此中国网记者采访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下简称《历史的轨迹》)的英文版译者之一李毅。

《历史的轨迹》是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为庆祝建党90周年出版的重点图书,英文版本更是在西方受到强烈的关注和好评。如何使读者喜闻乐见、准确无误的读懂中国的执政党?李毅向记者讲述了翻译此书的故事。

谈结缘

中国网:请介绍一下参与翻译此书的工作内容。

李毅:《历史的轨迹》是从201011月开始翻译的。该书英文版于2011年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同年又在英国出版。后来这本书又出了修订版。我翻译了第一版的第五、六、七、十二章和结语部分,内容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发生的变化。

中国网:拿到这本书后,你是如何理解的?

李毅:这本书以“提问-回答”的形式,介绍了读者特别关心和感兴趣的党史问题。能够针对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要制定选题,注重内容的表达形式,立场公正,态度客观,这些都是这本书的新颖独到之处,我认为这也是它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谈收获

中国网:从这本书的改稿中得到什么收获?

李毅:在翻译工作进行完毕后,还有改稿人进行修改和润色。改稿人特别是对某些在中文里看起来十分顺当,但经过翻译之后却可能产生理解和逻辑等方面问题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这方面的修改可以归结为“增”、“删”和“改”三个字。

所谓“增”,就是对中国特有的事物和概念补充注释。尽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已有三十多年,我们仍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外国人对中国已经很了解,因此无需对某些内容进行注释。事实上,正像从事对外新闻报道的专家黎信先生所说的那样:“设想读者对中国一无所知,绝对没有错。”虽说这是针对对外新闻报道而提出的观点,但对于图书翻译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改稿人对于很多有关中国的基本事实都作了注解,例如,提到深圳,特别指明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提到中国计量单位“亩”,不忘把它和外国的“公顷”之间作比较,指出两者间的换算关系“一亩相当于1/15公顷”。对于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锅饭”和“铁饭碗”,也补充了注释:“大锅饭”是指“平均主义”,而“铁饭碗”是指“国企的终身雇佣制度”。

相比“做加法”,改稿人更多地做了减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删除了一些过誉性评价或带有过多主观感情色彩的词句,如“……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世界惊呼中国创造出了经济发展的‘中国速度’”等。此外还删除了一些不言自明的内容。例如:“失业的工人……重新在劳务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译文则删除了“在劳务市场上”这几个字。

再次,从谋篇布局的整体角度所作的删减。例如,在回顾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分地的经过时,原文里有一段话提到,凤阳县是远近闻名的穷县。这段话在译文中被删掉。究其原因,我想,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提到“凤阳”,他们很容易想到“贫穷”、 “凤阳花鼓”甚至“朱元璋”等历史人物和事件,因此对于这段话可能会有共鸣,而对此一无所知的普通外国读者则不会产生此类联想。如果在译文中对凤阳历史做过多的注释,又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尤其是可能喧宾夺主,影响这部分文章的主题——小岗村农民的改革实践,因此删掉这一段并不影响读者对文章主线的把握。

又如,在介绍袁隆平对中国农业所做的贡献时,开篇就有一句:“袁隆平是中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为中国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句话在最终译文中也被删掉了。我认为,删除的原因可能是这个结论下得太早,因为在这句结论之后,文章才开始具体介绍袁隆平的事迹。这种结论先行,介绍在后的写法,对于熟悉袁隆平事迹的中国人来说,并不影响其理解,但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则不然。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先介绍事迹,再给出评价,甚至不用给出评价,因为对事迹本身的描述足以让读者得出同样的结论。

还有一点,要考虑外国读者的阅读感受。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1978年,中国人均GDP……在世界190多个国家排序中和著名穷国扎伊尔并列……”。最终译文删掉了“著名穷国扎伊尔”这几个字。删掉的这几个字,当然是基于客观事实作出的比较结果。不过这样的文字是否有必要翻译出来?这类问题确实需要慎重处理。

当然,除了“增”和“删”,还有“改”,就是根据上下文内容,对于一些在语义上前后重复的部分删繁就简。总的来说,改稿人在改稿的过程中,根据目标读者的阅读需要和接受能力,灵活地运用“增”、“删”和“改”的形式,调整译文。

谈感受

中国网:好作品的呈现,必经一番苦功夫,在翻译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李毅: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史实的回顾和总结,因此在翻译时就需要查阅资料,看看翻译前辈当年如何处理翻译中出现的难点。例如,如何翻译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的“八字宪法”?这“八字”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如何处理“宪法”二字?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而查找翻译资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等到英文版图书正式出版后,还需要研究修改之后的译文定稿。可以看到,译文定稿对中文原稿中提到的史实作了进一步核对,有的改动仅有一个字(例如数字和年代等),体现了编辑人员对于稿件质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阅读译文定稿,是另一次翻译学习过程。尽管没有和改稿人直接交流过,我还是能从定稿中看到,改稿人不但对译文语言进行了修改润色,还要确保译文通篇流畅可读,符合国家外宣精神。其中所费的功夫可想而知。

中国网:参与翻译这本书,还有哪些感受?

李毅:决定图书翻译质量绝不能仅靠翻译一个环节,而要贯穿于从选题、组稿、翻译、定稿等所有出版编辑环节。在各个环节都要尽量做到换位思考,考虑读者的阅读需求,既考虑“说什么”,也要考虑“怎么说”。此外各个出版编辑环节之间的彼此理解和通力协作,也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所在。这是此次参与翻译《历史的轨迹迹》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

来源:中国网-新闻中心 日期:2012年12月4日 记者:肖冰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368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