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重估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成就
重估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成就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4-2-12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又走过了30个春秋,正好相当于现代文学整个时间跨度。但是,目前不论是在国内文坛还是在国际文坛,不论是在普通读者受众当中还是在专门研究者、作家或汉学家、翻译家那里,改革开放30年文学(1978-2008)都相当普遍地受到了不够客观、公正的对待,长期都被低估。

  一 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整体评价不高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文学曾经相当辉煌,几乎占据了普通受众文化生活的一半天地,一首诗可能会有亿万人传诵,一篇作品可能会有千万人传阅,文学图书动辄印行几万、十几万册,文学轰动效应持续持久。在那样一个文学黄金时期,从朦胧诗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知青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等,大量的作品人们都耳熟能详,人们对文学的评价显然很高,也涌现了众多被广泛认同的文学名篇、名作和名家,诞生了一批如今回首时堪称文学经典的作品,如《随想录》、《芙蓉镇》、《活动变人形》、《浮躁》、《古船》、《平凡的世界》等。

  进入90年代以来,文学进入了所谓 "失去了轰动效应之后" 的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市场化的冲击,有些人认为,当前文化日渐荒漠化,文学则日渐边缘化,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强势传媒的夹击下,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正在逐渐丧失读者、远离受众,那种凭借一篇作品就能在文坛内外一炮打响的"崛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文学似乎正一步步走上了下坡路。针对具体的文体,有人断言报告文学"恐龙已死",有人声称诗歌"沉寂""死灭"。更多的人则对中国文学满怀失望,断定当代文坛迄今没有诞生史诗巨著,没有里程碑式的作家作品,占据文学主流的主旋律作品基本上带着一副刻板的意识形态的面孔,所谓的严肃文学、纯文学曲高和寡,网络文学则基本上是些快餐文化、口水作品、垃圾文字,等等。--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有人断言"文学死了";有人宣称文学"断裂""断层",改革开放30年文学"无根";不少人都认为包括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当代文学创作成就根本无法同现代文学相媲美。

  在国外,也有如德国顾彬这样的汉学家断言,中国当代文学由于作家队伍素质等原因注定出不了大师、出不了伟大作品,抛出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之类的皇皇大论。

  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究竟怎样?是否真的如此不堪和不足挂齿?真的如某些人所断言的那样已走向衰落甚至已经死亡?

  二 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巨大的成就

  一个有心的读者或研究者,深入一些去阅读和了解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都会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多方面的。

  1、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环境、文学生态不断优化,作家创作自由日益扩展,文学思潮相当活跃,造就了文学创作发展繁荣的生动局面。

  我们党在总结文学战线10年文革教训和建国30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拨乱反正,实事求是,重新端正了文艺路线,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推进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不再提文学从属于政治,要求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对文学作品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文学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文学创作必须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表现主体、欣赏主体和服务对象,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作家的创造激情与热情、活力与能力;倡导文学应自觉投身时代伟大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等。党领导文艺事业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从根本上奠定了文艺发展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为文学创作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塑就了改革开放30年文学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底色。30年来,文学思潮日趋活跃,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寻根文学、知青文学、改革文学、实验小说、新写实小说、女性小说、政治小说、类型小说、私人化写作、低龄化写作、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各种文学现象层出不穷,各种文学样式异彩纷呈,各种文学思潮风起云涌,共同营造了一个兼容并包、开放多元的文学生态环境,为文学创作的发展创造了丰厚的土壤。不断优化的文学生态,促生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

  2、与世界文学主潮相比,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表现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丝毫也不逊色,出现了一批表现人性、人心、人情,具备强烈的人文关怀乃至宗教情怀、终极关怀的作品;出现了一批具有史诗品格、史诗气象的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作品;许多作家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

  一些作家特别重视关注人的普遍生存。譬如,刘恒的一系列小说,《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分别从人的食、性、居等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出发,探寻老百姓在物质与精神双重压抑下畸变、扭曲的生存状况。作者从人的自然存在状态与社会存在状态的交错冲突中来观照人的生存。他要表现的是关于生存、生命繁衍与发展最根本的、带有人类普遍性的主题。作品通过塑造一个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和小市民形象,所要探询的也是关于人性、人欲、人情等全人类共同的、共通的生命命题。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则试图通过强烈的几乎被推至极致的审丑等表现方式,探讨人种的退化和人类的繁衍主题。在他看来,原始生命力才是中华民族最强悍、最具生机的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他看到这种生命力在现代文明和正统文化的浸淫下渐渐丧失活力,他忧虑"种的退化",于是像寻找野生稻种一样从自己的故乡去开掘先辈们原始野性的生命情采,试图通过塑造那些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周身流淌着野性之血的农民形象,用气贯长虹的生命元气来荡涤城市和现代文明压抑下退化萎缩了的现代人生。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通过讲述两个失去丈夫的女人相似的悲哀和困苦,揭示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存的孤独主题。

  一些作家试图用文学来展现国家形象,表现带有浓重儒家意味的中华民族人性之美。例如,李锐小说通过吕梁山一群面目苍老、疲惫的农民微缩式地表现他对于中国历史形象的整体把握:成熟得太久了的秋天,疲惫、苍老、冰冷,尘垢满身。他认为,"人和人性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文学应当拨开那些"外在于人而又高于人的看似神圣的屏蔽,而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人的处境"。他通过细微而丰富的情节和细节,从中国普通农民身上发现人情美,展露人性的光辉,力图表现出如诗如梦幻般的优美。这种美又是地道的中国韵味的美,是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化一、和谐融洽境界的美。而像余华《活着》、东西《没有语言的生活》、铁凝《哦,香雪》《永远有多远》、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这样通过典型人物及典型生存环境,关照人的普遍生存处境、表现人性的中短篇小说在改革开放30年文学中亦可谓俯拾皆是。

  贾平凹的许多作品如《浮躁》、《秦腔》等则试图努力去把握和概括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普遍情绪或时代精神。而陈忠实《白鹿原》、张炜《古船》、路遥《平凡的世界》、张承志《心灵史》等一批长篇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被看作史诗作品。

  改革开放30年文学许多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具备自觉的审美追求,赋予作品浓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或者运用诗意叙事、散文化叙事,致力于创造跨越文体边界的杂交式文体。有些作家在创作上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例如,巴金《随想录》式的凝练晓畅令人回味不尽的倾诉,贾平凹的富有文言韵味的典雅语言,莫言激情汹涌、天马行空的叙事,苏童散发着醇厚历史意蕴的文字,冉平长篇小说《蒙古往事》朴素自然、类史笔法的语言,阿来《尘埃落定》令人迷醉的诗意语言,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简朴反复的故事讲述……

  3、改革开放30年文学大量作品陆续被译介到国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国际奖项,也受到了外国有识之士的中肯评价。

  除了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对外译介文学作品(如"熊猫丛书")之外,外国也有一批翻译家、评论家、学者等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抱有浓厚兴趣,陆续翻译介绍了大量的作品。据笔者统计,仅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英、法、德、意、西等欧洲语种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译作即在400种以上,中国有作品被译介成西方文字的当代作家在150位以上。而国家图书馆的外文藏书还相当不完整相当不全面。譬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在法国的翻译出版,2002年为17种,2003年突增到29种,2004年则在40种以上(不包括再版书),这三年总计在86种以上,而国家图书馆仅收藏有9种。中国20世纪小说的法语译本共有164种,其中现代文学作品约30种,所占比例不足20%;作者当中,现代作家5位:鲁迅、沈从文、柔石、萧红、叶紫,跨现当代作家8位:巴金、丁玲、老舍、茅盾、张爱玲、钱锺书、孙犁、林语堂。其余70余位均为在改革开放30年创作相当活跃的当代作家。

  在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英文译本方面,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190多种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包括有:程乃珊《蓝屋》、苏童《我的帝王生涯》《大红灯笼高高挂》(即《妻妾成群》)、徐小斌《敦煌遗梦》、郭雪波《沙狼》、张抗抗《隐形伴侣》、陈源斌《秋菊的故事》(即《万家诉讼》)、柯岩《寻找回来的世界》、刘恒《黑的雪》、莫言《红高粱》、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王安忆《小鲍庄》、残雪《苍老的浮云》、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张承志《黑骏马》、张洁《沉重的翅膀》、郑义《老井》、谌容《人到中年》以及迟子建、宗璞、古华、贾平凹、余华、方方、戴厚英、柯云路、巴金、舒婷、北岛、杨牧、李瑛、茹志鹃、周而复、汪曾祺等60多位作家的作品。

  在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德文译本方面,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有约40多种小说等作品。包括北岛、戴厚英、邓友梅、冯骥才、高晓声、蒋子龙、李国文、李锐、鲁彦周、莫言、苏童、王蒙、余华、张抗抗、张贤亮等30余位在改革开放30年创作活跃的作家。

  日本翻译出版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总数在70种以上,包括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张平《十面埋伏》《凶犯》、何建明《中国高考报告》、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李冯《另一个孙悟空》、余华《活着》、叶广芩《采桑子》、陈建功《盖棺》、韩寒《三重门》、九丹《乌鸦》、迟子建《伪满洲国》、莫言《檀香刑》《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师傅越来越幽默》《四十一炮》、池莉《生活秀》、铁凝《大浴女》《六月的话题》、春树《北京娃娃》等。

  根据媒体报道,中国有些作家的译作在国外颇受欢迎。例如,苏童《我的帝王生涯》、莫言《红高粱》《丰乳肥臀》英译本在美国曾大受追捧,印数都在1万册以上;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在韩国印行了20万册,新作《兄弟》的德译本在德国有11家出版社竞争出版权;在200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少儿畅销书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一举"跳"出了国门,国际著名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一次购入该系列中的8本;姜戎《狼图腾》2005年以100万美元版税卖出了全球数十种文字版权,意大利语版本2007年初出版在意引起轰动,2008年英文版出版亦引起广泛关注;前几年池莉《生活秀》的法文译本据说卖到了几万册;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先后印行了多个版本,据称总销量在10万册以上……

  一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作家作品在国际上深受肯定和好评,摘取了许多重要奖项。除了高行健有争议地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之外,贾平凹获得过美国"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女评委奖",张炜获得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杰出成就奖",余华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巴金、冰心、张洁、王蒙、莫言、苏童、周勍、姜戎等作家也获得过如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首届"亚洲文学奖"等。余华、莫言获得过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等。而在高行健获奖之后,国内文坛普遍认为中国比他优秀的作家不乏其人,他的作品并非中国最优秀的,不能代表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创作成就。

  国际上,也有许多汉学家、教授学者等相当看好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例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非常喜欢李锐的作品,几乎把他的每部作品都译成了瑞典文;他还高度评价莫言等人的小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钟爱并长期致力于译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法国著名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认为今天的中国文学已是"真正的文学"。法国翻译界近年来相当重视跟踪中国最新的文学作品,译介了大量在题材上具有强烈时代感或地域特色,在思想内涵上具有对人性本质的深刻剖析、凝聚着东方哲学精髓,在艺术手法上有所突破创新或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等也在潜心研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撰写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论文,翻译介绍了部分作品。

  4、根据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等艺术作品频频在国际上获奖,在给中国电影、导演、演员等带来巨大国际声誉的同时,也为改革开放30年文学赢得了荣光。

  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李安、王家卫、贾樟柯、顾长卫等一大批中国导演拍摄的影片屡屡在国际上捧回重要奖杯。而他们的电影大多是根据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改编的。如张艺谋拍摄的电影,《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根据苏童《妻妾成群》改编,《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天上有个太阳》改编,《活着》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秋菊打官司》根据陈源斌《万家诉讼》改编,《菊豆》根据刘恒《伏羲伏羲》改编,《我的父亲母亲》根据鲍十《纪念》改编……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根据柯蓝散文《深谷回声》改编;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则分别根据王朔《动物凶猛》和尤凤伟《生存》改编。这些改编成电影的原作及其作者有许多在国内并不是最具影响力、最被评论者和受众所看好的,但拍成电影后,却因其对中国社会现实、历史文化等的关注或对人性、人情的深刻表现而受到了国际评委的褒扬和外国观众的欢迎。

  电影等其他形式的艺术几乎皆以文学为母本。电影等艺术作品能在国际上频获大奖,正好印证着其背后的文学母本具备了为世界受众所认可的潜质和卓越不凡的艺术成就,印证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完全可以立足于世界优秀文学之林。

  5、改革开放30年文学拥有庞大的读者群,深受受众欢迎的优秀作品每年都在大量涌现。

  小说方面,大陆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在800-1200部,不少小说发行量在5万册以上,更有如《狼图腾》,韩寒、郭敬明等一些"80后"作者的超级畅销作品,销量超过100万册。而在网络上发表或连载的长篇小说据不完全统计约有数万部数十亿字。知名网站上排名前10位的长篇小说总点击率几乎都在200万次以上,有的甚至可能突破1000万次。青春文学、类型小说、小小说、手机文学等也广受拥趸。

  诗歌在当下似乎处于沉寂期,但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全国单旧体诗词作者即在10万人以上,每年创作旧体诗词数量超过100万首。潜在的诗歌作者和爱好者可谓不计其数。许多诗作特别是歌词,因深切贴近现实生活也大受普通受众的欢迎和喜爱。

  拥有数亿读者的童书方面,我们在看到《哈利·波特》在中国超级畅销的同时,也要看到类似杨红樱"马小跳系列"比这套引进版童书更畅销(总销量已超过1300万册),拥有更多的读者。国内童书创作队伍日渐巩固扩大,创作与销售始终火旺。

  报告文学方面,许多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国计民生、表现人性人心、令人震惊感动的作品不断引起较大反响,印行、销售数量都相当可观,并不断有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更直接面向普通受众的强势媒体艺术形式。

  三 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成就被低估的

  原因及相应对策

  国内评论界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评价太低,原因在于:

  1、距离产生美,时间距离的远近会极大影响研究者的判断。

  在与近现代文学、古代文学相互对比中,一般人都容易将"历史文学"经典化--通过文学史、深入的研究、深远的传播历史而将其经典化甚至神圣化;时间距离较近的文学普通受众对其总是抱有更高的阅读期待因而更容易受到不时褒贬苛求乃至吹毛求疵。现代文学史上许多当年看起来并不突出的作品现在都成了经典,许多一度湮没少闻的作家也被挖掘出来,有的还大红大紫起来。这些都证明,跨越一定的时间距离能让人把事实和史实看得更清楚,作品经典化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2、当下文学可谓群雄蜂起,佳作迭出,所有优秀作家作品都需要经历一个被读者逐渐认识、认同的过程,佳作也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淘汰选择、沉淀、经典化和"历史化"(进入文学史)的过程。

  改革开放30年文学精品不断涌现,还有一个选择与保留的过程。许多优秀作品需要借助编辑选家、评论家、媒体等的大力肯定和推崇,需要通过被收入文学选本、教科书,被改编成更易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被研究评论、授予重要奖项和宣传推广等途径才可能被更广泛地认同。

  3、不少文学研究专家特别是部分现代文学研究者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存在一定的成见或偏见。

  这些研究者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认识和了解有的还停留在对改革开放之前文学的了解上,带有明显的概念化程式化倾向;有的研究者则带有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偏见,认为改革开放30年文学因受政治的强烈熏染而以主旋律为主调因此带有某些明显缺陷,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贬低或低估了改革开放30年文学。

  4、当下文学评论存在严重缺陷,某些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西方化、媚俗化、游戏化、事件化、浅表化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于改革开放30年文学实际成就的客观、公正评价。

  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评价需要重新建构理论框架,重新确定评判标准和建立评价体系,重新寻找科学支点和定位。近些年来不少文学报刊陆续开展"经典重读",我认为这是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进行重新评估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国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的批评和否定大多源于一种只见皮毛、不看实质的错误判断。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资料的掌握与把握方面存在致命性缺陷。有的汉学家很少阅读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原创作品或仅读过一些并不优秀的选本选刊、作品节选或者介绍之类的文字,基本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一知半解;有的汉学家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也存在明显不足。国外无论是藏书多么丰富的图书馆、大学,多么坚定执著的汉学家,其能看到或了解到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资料、信息等也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被译介到国外的作品毕竟也还只是沧海一粟,只占全部优秀作品的很小部分,资料匮乏或短缺必然造成外国学者缺乏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进行整体把握的必要条件。原因之二是,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汉语、汉字表达的无限丰富性、独特而优秀的艺术性是外国汉学家始终无法完全洞察和理解的。而中外不同文化心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艺术欣赏习惯等又必然带来阅读理解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外国文坛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长久的误读与误解乃至歪曲与偏见。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创作成就被严重低估的状况,对内方面,我们要多做改革开放30年文学宣传推广和普及的工作,多倡导健康、有益、科学、理性、客观、公正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评论,推荐和推选优秀的文学作品,加大发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好作品走向更广大的读者,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同时要随时、及时地对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历史性"的、"文学史化"的工作,对优秀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断推出文学新经典等。

  对外方面,特别要加大改革开放30年文学作品译介工作,坚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中国图书推广计划,将更多的改革开放30年文学精品借助译介工程等途径真正送入外国主流社会,走向外国普通受众。同时也要重视借用电影等形象媒介的影响力来向全世界宣传推广中国文学作品。还要充分利用国际图书博览会之类的平台来向外推介和输出改革开放30年文学等。

  总之,对改革开放30年文学是到了认真进行重新评估的时候了。可以肯定地说,改革开放30年文学不乏世界一流的作家,不乏可与世界文学精品比肩媲美的力作,不乏堪称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改革开放30年文学理应得到更高的评价,理应拥有更大的国际声誉和更强的世界影响力。

  来源:人民网

    心译翻译工作室

    工作室网站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441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