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欧洲英、法、德、意四国,我担任代表团的发言人。出访前我做了不少准备,对英国的了解也加深了。
为了准备出访,胡耀邦同志特别认真,他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一起讨论会谈方案。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讨论。1983年他出访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之前,也把外交部的一些人叫到中南海讨论稿子。他总是提前几分钟到,到了之后先不开会。他身体灵活,像我老家的农民那样,一盘腿坐到椅子上,然后开始谈论前一天晚上的足球比赛谁赢谁输了。那个年代正好是中国足球最热的时候,中国足球要冲出亚洲,全国人民对足球都很关心。胡耀邦同志喜欢足球,只要有足球比赛他都看。一到9点,他准停下来,立即认真地和我们讨论拟定的题目。
这次出访前,胡耀邦同志每天都把我们叫到中南海去开会,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12点,整整一周时间。他亲自准备出访材料,其中包括准备回答记者提问的口径。他问得特别仔细,比如,如果有记者问,欧洲有那么多国家,为什么只访问4个国家?我们一时想不出合适的答案。他说:“我们得实事求是地讲,不能骗人,不能所有国家都去,我又不是孙悟空,会分身法。”他还问我们孙悟空的“分身法”应该怎么翻译。
有一天,胡耀邦同志谈道,同外国人讨论问题可引用一些外国名言,来提高我们的说理性、逻辑性和感染力;要从每个国家找出若干句名言,按国别编写,要找有心人来干这件事。
大家一琢磨,觉得很有道理。我们除了为胡耀邦同志准备正式会谈的参考要点外,还要准备公开讲话稿,如果找一些往访国耳熟能详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用在稿子里,效果可能会比较好。部领导就指示我来完成这项任务:先收集往访四国的名人名言,再扩大到收集世界各国的名人名言。
我回到外交部,请有关司帮忙。为了全面掌握材料,部里还要求驻外使领馆收集并报回当地的名人名言。最后我们编成一本外国名人名言小册子。访问期间,胡耀邦同志真用了其中一些话,如雪莱、孟德斯鸠、伏尔泰、歌德、席勒、但丁等人的诗句或名言,效果非常好。
在与英国官员和各界人士交谈时,胡耀邦同志引用了雪莱的那句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他一时口误,说成是莎士比亚的。在场的首席陪同、文学才子、外交部副部长周南用手推推我,让我抓紧想办法,担心将这个口误直译过去不好。我没办法上前提醒担任翻译的陈明明同志,只能向他使眼色。好在胡耀邦同志讲的那段话比较长,我有足够时间做“小动作”。陈明明看到我对他挤眉弄眼,冲我微微一笑,意思是让我放心。结果他就没译出诗人的名字,只说英国一个大文学家说过这句话。英国人听了很高兴。这件事让我从周南和陈明明那里学到很多:领导太忙,讲话涉及面太宽,偶尔口误在所难免,专业外交官和翻译人员平时要多学习,以保证在必要时能以符合自己身份的方式帮领导把关、提供有效服务。
内容提要
《说不尽的外交》是中国第九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首部外事回忆录。作者全面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记录了与各国政要的私人交往、应对各种外交问题的丰富经验,并首次披露美国炸馆事件、“9·11”恐怖袭击、中美汇率博弈等重大外交事件背后的内幕。李肇星还用质朴幽默的语言,首次公开自己的工作心得:如何在国与国之间做人情;饭桌上有哪些学问;发言人为何要避免说“无可奉告”,不知道答案、忘记答案或答错了该怎么办,如何巧妙地回答各种刁钻问题……
来源:法制晚报 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作者:李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