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能译“所罗门” 不解“工农兵”
能译“所罗门” 不解“工农兵”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11-30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语该怎么翻译成英语?不少外语系的学生会翻译成“比所罗门(古代以色列最具智慧的国王)还聪明”,但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教授、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张春柏认为,如此翻译实际上完全遮蔽了原文背后的文化语境。

  昨天,张春柏在一场学术报告会上感慨,如今的外语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熟悉程度已然超过了本国文化。“是时候教学生怎么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了。”他认为,当“中国英语”已成为一种英语变体,准确妥帖地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背景的故事,增进文化间交流,已成为摆在英语教学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有时音译直译更理想

  有学者观察到,近来许多学校或企业都纷纷对译名进行了更改:原本的英文单词成了拼音。张春柏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影响力也随之增大。体现在语言的翻译上,则是音译、直译的增多。

  翻译时是尊重原文还是顺从读者?在翻译史上,学界对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事实上,相对弱势的文化在输出时,出于受众群体的考虑,往往对原文作功能性“意译”。然而,要让本国的文化“走出去”,迁就读者只是权宜之计。莫言作品的译者葛浩文正因“意译”太多而备受争议。张春柏认为,“意译”难免损害原文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例如饺子、馄饨、汤圆,在英语中都是dumpling,若要准确表达,音译、直译最理想。

  音译、直译并不简单,它要求译者自身必须充分了解原文上下语境、文化背景。现在不少外语系学生还做不到。张春柏说,有一次他让学生翻译一篇中国教授自传,结果“工农兵”这个词难住了所有人。“英语学了许多年,却不能用它讲述本国古代、当代文化。”他认为,“中国英语”已成为英语教学的新课题。

  “中国英语”旨在双向沟通

  前几日,“大妈”、“土豪”等热词或被《牛津词典》收录的消息引发一片热议。在张春柏看来,这确实标志着“中国英语”在“走出去”。

  自1980年学者提出“中国英语”这个概念后,它就作为一种正面描述替代了带有贬义的“中式英语”,指的是中国人在本国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4个层面,其中只有词汇是具有语言教学意义的。”张春柏认为,“中国英语”中的词汇在表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形态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妈”、“土豪”、“农民工”这些词汇,可能成为西方了解中国社会的一扇窗户。

  张春柏说,“Dama”是华尔街日报首先使用的,而作为本土的语言学习者,如何主动翻译、创造“中国英语”的词汇,乃至准确妥帖地翻译中国文化背景的作品,是语言文化双向沟通的重要一环。在他主编的中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已加入一定比例的“中国英语”,包括“曹冲称象”的故事、各类传统节日等。类似的情形也将出现在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中。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3年11月28日 记者:黄纯一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169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