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翻译家吴劳:太真实的人会映照得整个世界都为之尴尬
翻译家吴劳:太真实的人会映照得整个世界都为之尴尬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11-12
 

    吴劳原名吴国祺,1923年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49年入北京劳动大学外文训练班学习。1979年起入上海译文出版社,历任编辑、编审,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除了担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的责任编辑之外,吴劳翻译了不少耳熟能详的美国小说,如《马丁·伊登》、《铁蹄》、《卢布林的魔术师》。但他的译作《老人与海》影响最为深远,几乎成为其一生成就的代名词。

  他被当成“会走的百科全书”,拥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

  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室主任张建平回忆起这本书的翻译经过时说,上世纪末,“海明威热”在中国刚刚兴起,上海译文出版社看好这一趋势,特地委托吴劳出山翻译海明威最重要代表作《老人与海》。而吴劳也不负众望,很快拿出译作,该书一出版就形成轰动,一时洛阳纸贵。 

  吴劳翻译的这本《老人与海》已成经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推出该书平装本首版,到2012年第22次开机印刷,印数依然高达35万册。如果把各种版本加起来,吴劳翻译的《老人与海》迄今销量不下百万册。

  张建平认为,吴劳的翻译观与海明威的文风之间的默契,造就了这一经典。海明威崇尚简洁有力的文字,吴劳则一贯推崇“全息翻译”,反对过分强调辞藻,主张全面忠实、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作者笔下的信息。两者“不谋而合”,才形成了吴劳翻译的《老人与海》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也成就了吴劳在外国文学翻译界的盛名。上海文艺界人士回忆说,在电脑不够普及的年代,吴劳基本被大家当成了一部“会走的百科全书”。他拥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对于西方文化十分博闻强识。上海作家陈子善则盛赞吴劳“是翻译家更是聊天家,翻译家有许多,而聊天家只有这一位”。

  他对生命抱着“老人与海”式永不言败的精神:“我真想再活五百年!”

  在文学翻译之外,吴劳的人生也颇为奇特。他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以文学和翻译事业为毕生挚爱,永不言退、永不下班。

  吴劳出生于苏州大户人家,小时生活优越,后来一生经历颇为坎坷。早年他以翻译谋生,曾被错划右派,连在里弄加工厂敲洋钉的工作也做过,却也不以为苦。直到58岁高龄,对别人来说都已是退休光景,吴劳才加入上海译文出版社,有了正式工作。译文社也一直给予老先生“特权”,直到他70岁才给办了退休手续,后来又以“返聘”方式让他继续工作。

  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黄昱宁印象中,吴劳“元气充沛、永不知老”。黄昱宁刚刚加入译文出版社之时,吴劳已经是75岁高龄,但依然每天风雨无阻来出版社上班。

  事实上,吴劳的“返聘”生涯一直延续到80多岁,这几乎是出版界独一无二的情况。

  在张建平记忆中,吴劳85岁时,出版社同仁集体给老人过了一次生日。从此吴劳先生就不再每天来上班,而是每周到办公室来一两次,看看报纸喝喝茶。

  “尽管因为时代的原因,吴劳没有自己的家庭,但他绝对是一位最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张建平唏嘘忆起,吴劳对生命正是抱着“老人与海”式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精神。他晚年最常说起的一句话是“人生如此美好,怎么可以轻易说死呢?我真想再活上五百年啊!”

  (据宁波日报 记者孙丽萍 有删节)

    来源:新快报 日期:2013年11月11日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3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