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狂怪辜鸿铭也有悲情文字
狂怪辜鸿铭也有悲情文字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9-6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英国“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毛姆未能免俗,他来中国,想见辜鸿铭,可是等了老半天,辜鸿铭都爱理不理,于是毛姆的一个朋友只好写了封信给辜鸿铭,但那边也没有回应。 

  执着的毛姆只好自己去找,终于来到了辜鸿铭的小院子。结果才刚刚进屋,凳子都没坐热,辜鸿铭劈面就是一句:“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毛姆无言以对。临别时,辜鸿铭送毛姆两首中国古诗,但就是不给他翻译,因为给他翻译就是给他伤害。毛姆不懂中文,后来请人翻译出来一看,原来是两首主题为临别赠妓女的诗。 

  这就是晚清怪杰辜鸿铭,终身穿着长袍马褂、留着辫子的他,看上去就是一介腐儒。而实际上,他却精通英文、法文、德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等科目。

“争面子而已”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辜鸿铭回到中国之前,早就对中国当时的情况了解明晰。他少年的时候生长在马来西亚,是橡胶园总管布朗的义子。

  布朗在1867年回英国,把辜鸿铭也一起带去了。据说布朗告诉辜鸿铭,中国已经成为了列强分而食之的对象,唯有学通中西,才能教化欧美。这也许是后来辜鸿铭自己的说法。的确,他一生中都似乎为“教化欧美”而奔走。

  有个著名的故事是说,某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辜鸿铭,哪个国家的人才最懂生活。辜鸿铭回答是中国。于是又有学生问,最懂得生活那为什么还要学英文呢?辜鸿铭说,是为了去教育那些西方的蛮夷。 

  而在辜鸿铭对外国文学的称呼里也看得到他的态度。罗家伦的《回忆辜鸿铭先生》里提到过辜鸿铭教授英国诗的时候会说:“我今天教你们外国大雅。”有时则说:“教你们外国国风。”或者是“洋离骚”。 

  辜鸿铭固然偏激,但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在清末民初,洋人处处受人尊敬,还动辄批评中国的文化落后、野蛮,这让辜鸿铭深受刺激,因为在他眼里中国文明5000年,开国亦较欧美为早,竟被欧美人视为“未开化国”。对于辜鸿铭“睥睨中外,诚近于狂”的态度,同为福建老乡的林语堂曾经作过评述:“原亦只欲替中国人争面子出气而已。” 

  与林语堂后来翻译《浮生六记》等中国经典文学相似,辜鸿铭的最大贡献是把儒家经典古籍译成外文,远扬海外,影响深远。林语堂评论辜鸿铭的译著“卓越聪明”,“正确明白”。回头看来,辜鸿铭在1883年于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就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 

狂人?

  在谈论时局的时候,辜鸿铭也有自己的看法,当然也不乏狂言。在风雨飘摇的晚清,辜鸿铭似乎只夸耀过“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即便是做过顶头上司的张之洞,他似乎也颇有微词。而对于端方、袁世凯、盛宣怀等人,更是骂到入木三分。

  一次参加参议院会议,他领到了300大洋车马费,结果马上去逛八大胡同,每到一个妓院都点一次名,于是妓女们鱼贯而出,他每个人赏一块大洋,直到300块用完,才扬长而去。但他在家中却十分惧内,据称“爱妻是王法”。这倒是和他在对待中外文化差异上的狂妄有些相似。

  然而,在辜鸿铭《张文襄幕府纪闻》一书里,他写道:“惟历观近十年来,时事沧桑,人道牛马,其变迁又不知伊于何极,是不能不摧怆于怀。”如此悲情的文笔,何曾看得他见平时的高傲和戏谑? 

    来源:《看世界》日期:2012年6月29日 作者:稼辛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31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