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闲话塞林格
闲话塞林格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9-2
 
    自从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塞林格红了半个多世纪。美国文学专家施咸荣曾说过,战后美国文学至少确立了两部经典,一是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另一个就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1965年,《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有了施咸荣的中译本,不过属于著名的“黄皮书”,特供“司局级以上干部和著名作家”内部批判使用。《九故事》1987年出了中译本,印制粗糙、译笔匆忙,但是不论出版者还是读者,无不如饥似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界曾经大批特批“一本书主义”,炮火猛轰某些知名作家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幸亏当时塞林格尚未译介过来,否则那些批评家们估计也要不远万里拎来树个反面典型,因为这位老兄从第一本书走红,终其一生不过只出了四本小册子,拢共不足百万字。
 
    物以稀为贵,虽然只有四本小册子,可全世界的读者对其研读之精,叫很多著作等身的作家顿生羡慕嫉妒恨。研读至精的结果,有海量论文和无数模仿者作证,自不用我多嘴,我倒是从中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不妨说说在最忠实的“塞迷”们眼中,“塞迷”是分档次的。大众化的“塞迷”只知道《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文化人小圈子的“塞迷”更津津乐道于《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他们当然也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奉为经典,但他们觉得知道的人太多了,单迷它显不出自己的独特品位。更精深的“塞迷”们呢,首先从名称上把自己和普通“塞迷”区分开,管自己叫“纯麦粉”,他们超越了对现成作品本身的迷恋,精进地向塞氏作品字面背后的隐秘世界探掘,还就真掘出一个“格拉斯家族”。他们认定,塞林格所有的中短篇小说,都是在写“格拉斯家族系列故事”。
 
   “塞迷”的三个档次划分,是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很可惜的是,这一切,塞林格都不会出来表态。对他的遗世独立,世间说法也是纷纷纭纭,有说故作姿态的,有说没有必要的,有说根本不屑的,还有的说他已参禅多年,境界已深,对说话写作早已全无兴趣……可能说得都对。以我个人对他的偏爱,当然希望他仅只因为最后一项,前几项的形象多少有点负面,我不愿他脸上有黑。
 
    说到“格拉斯家族”,读《弗兰妮和祖伊》的感受很奇特—弗兰妮和祖伊是塞林格笔下精心构造的这个家族最年轻的两位,又分别是全家族最漂亮的男孩和女孩,如此两个本该代表未来和希望的角色,竟是那样孤僻、焦虑、狂躁、自我,毫无平和之相。虽然不敢乱作惊人语,说这是塞林格对世事、对所谓将来和希望的态度;但能看得出,他对笔下这一家族,多少有股残忍在里头,像是要把亲人送上绝路。
 
    这股残忍的背后含意丰富,深究下去,也许正是解读塞林格最合用的一把钥匙。我个人至少有一点感觉:格拉斯家族普遍具有的“智慧之童情结”,在弗兰妮和祖伊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当年的辉煌,导致今天的焦虑,以及他们对知识的鄙视,对知识转为智慧的看重,还有对通过不停祷告获得顿悟甚至解脱的希冀……
 
    这些都很像塞林格自己走过的路。
 
    来源:钱江晚报 日期:2013年8月25日 作者:杨葵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15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