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洛丽塔之父”的强悍人生
“洛丽塔之父”的强悍人生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7-27
 

    骂人极其恶毒

  为出书不怕坐牢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年4月23日生于圣彼得堡,1919年随全家流亡德国。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1940年移居美国,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1977年7月2日病逝。纳博科夫是20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了令英美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大约十多年前,纳博科夫这个名字才开始在中国广为人知,而过程则饶有趣味:当时,纳博科夫备受争议的名作《洛丽塔》被翻译成好几个版本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却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封面设计成性感艳丽的女郎,以“禁书”的名义吸引眼球,但不同程度的删节和种种不明就里的引文,使这阵“纳博科夫风”很快就烟消云散。直到2005年底,上海译文出版社才第一次在中国推出没有任何删节的完整译本,此后的短短数月,《洛丽塔》共印刷了6次,总印数达到10万册,迅速进入各大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纳博科夫才终于真正以比较清晰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公众的视野里。2009年4月底,纳博科夫诞辰110周年之际,上海译文又推出了纳博科夫唯一的一部自传《说吧,记忆》。采写及图片本报记者刘放

  《说吧,记忆》:大篇幅述说情感

  在俄国出生,在英国剑桥读书,在柏林娶妻生子,后来为逃避纳粹迁居法国又涉洋赴美,1945年入了美国籍,因《洛丽塔》一举成名、天下皆知后,又于1960年移居瑞士,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纳博科夫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心路历程,一直都是世人感兴趣的话题。去年,纳博科夫73岁的儿子打算出版他的遗作《劳拉的原型》,一度引起轰动,这部未完成的遗作,被人猜作“写真版的洛丽塔”,有点类似张爱玲和她的《小团圆》。

  《说吧,记忆》是纳博科夫唯一的一部自传,也是一组相互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39年(从1903年到1940年5月)。对于自己的家庭,纳博科夫在书中并没有做过多介绍,但在情感方面,书中不时出现的“你”,却指向每部作品都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的妻子薇拉。他还用很大篇幅描写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

  关于书名,纳博科夫自己就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解释,他说:“纽约的哈珀兄弟出版公司在1951年出版了这本书,书名是《确证》,是我确实存在过的确证。不幸的是,这个短语使人联想起侦探故事,我计划把书的英国版改名为《说吧,摩涅莫辛涅》,但是人家告诉我‘小老太太们不会要求买一本连书名都读不出来的书的’。最后只得满足于《说吧,记忆》。”

  更有意思的是写法。纳博科夫作品系列的策划赵武平说,“这本自传根本就不像是自传,纳博科夫追求的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来者也很难模仿的风格。”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纳博科夫传》的译者刘佳林指出,西方的自传作品一直都有“忏悔”传统;纳博科夫的生平故事里也有很多值得“忏悔”的地方,比如他曾经偷看弟弟的日记,发现弟弟原来是个同性恋;再比如他曾在客人面前表现傲慢,遭到父亲的训斥,但纳博科夫偏偏放弃了这个“忏悔”传统,写成了“诗性文本”,他关注于怎样“写”才最完美。

  “十月革命”之夜写情诗

  生于贵胄之家的纳博科夫,十四五岁的时候,已“反复通读了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和福楼拜的全部作品”,广泛涉猎于俄、英、法三语文学,“尤喜威尔斯、爱伦坡、布朗宁、济慈、福楼拜、威尔兰、兰波、契诃夫、托尔斯泰和勃洛克等人之作”。15岁前,他就读完了几乎所有当时诗人的作品,收获的姿态就是:对平庸毫不留情地嘲弄;对陈词滥调坚决不妥协;对习俗几乎是恶毒的蔑视。学到的原则就是:世界是神秘的;文学是个人的;语言至上,风格是一切。据说,在“十月革命”那个炮火隆隆的夜晚,纳博科夫在枪声的伴奏下悠然地写下了一首情诗,这种姿态,纳博科夫终生未曾改变。

  纳博科夫不接受任何既定的文学标准,但如果按照他的标准,整个文学史都需要重新改写,因为他坚持认为:劳伦斯是“臭大粪”;庞德是老骗子;康拉德不可救药的幼稚;托马斯·曼的《死于威尼斯》、帕斯捷尔纳克那满是脏话的《日瓦戈医生》或福克纳的玉米棒编年史,都是荒唐的东西;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廉价的感官刺激小说家,又笨拙又丑陋;弗洛伊德学说是世上最大的自欺欺人之举;布莱希特和加缪什么也不是……

  与《说吧,记忆》同时出版的还有纳博科夫的经典小说《防守》,讲的是一个象棋天才由于长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渐精神失常的故事。而象棋也正是纳博科夫的所好。今年还计划出版他的《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和《洛丽塔:电影剧本》。据悉,《洛丽塔》的电影剧本,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出版。

  冒坐牢的风险出版《洛丽塔》

  1940年春,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妻儿乘坐法国最后一趟大洋班轮到达纽约。他在卡片上记录下简单的故事,后来就成了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受争议的小说《洛丽塔》。夏天过去后,纳博科夫继续写这个中年男人对一个12岁小姑娘的恋爱故事。他花大量时间在图书馆阅读心理学案例研究以便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心理。他经常乘坐学校班车以便获得美国学生俚语的感觉。

  53岁的纳博科夫1953年终于完成《洛丽塔》。他把书稿交给出版商,人家说书写得很好,不过若他们出版的话,出版商和作者都要坐牢。他决定以笔名的形式出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明白了没有什么比真名出版更能吸引审查官的注意,所以决定以真名出版。

  1955年9月,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了《洛丽塔》。很少有读者注意到这本外国出版物,但是当编辑约翰·戈登在《星期天快报》攻击该书是“我读过的最肮脏淫亵的书”,还说“根本就是肆无忌惮的色情作品”后销量就大增。出版商经过一番犹豫恐惧后终于在1958年出版了美国版,后来它就在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达6个月之久。1959年,纳博科夫根据他的小说为斯坦利·库布里克写了电影剧本。(综合)

  说吧,记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4月

  洛丽塔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

  《说吧,记忆》译者

  为译文风格辩护:

  纳博科夫

  本来就“口罗嗦”

  广州日报:《说吧,记忆》在国内已经有过两个译本,听说您本来不想再译的,后来为什么还是译了?

  王家湘:是的,本来我确实不想重译《说吧,记忆》,因为重译本身就是件不讨好的事情,还有不尊重“前人”之嫌,如果已有的译本没什么大的问题的话,我是不倾向于重译的。但后来看了一下以前的译本,我觉得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不少应该改进的地方。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说太多,说太多了不好,我只能说,我决定重译是希望可以把纳博科夫这本很独特的书传达得更加确切一些。

  广州日报:有质疑认为,您的这个译本固然忠实于原著,但很多句子太绕太长,原文如此写可能很有美感,但直译过来却并不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王家湘: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的想法只是,尽可能更加接近原著的文字风格,纳博科夫的风格,本来就是以语句繁复著称的。如果一定要在忠实于原著风格和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之间取舍,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取前者舍后者。如果所有的翻译都不顾原著风格、追求所谓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岂不是所有的外国文学翻译到中国来都成了一个样子?何况,“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谁说中国人就不习惯长一些、绕一些的句子了?本来就有人喜欢短句有人喜欢长句的嘛。

  广州日报:目前国内的翻译文学现状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水准参差不齐,您怎么看?

  王家湘:粗制滥造的现象确实存在,我觉得这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有一些年轻的译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追求“著作等身”,仓促上马、求快求多,在如今这样一个商业化的时代,这可以理解,我也不想责怪,只希望我们的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多一些责任心,不要太对不起原著作者;二是,不少年轻的译者本身经验、学识还不够,翻译错了只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这么理解的,不过我想,随着他们的成长,在积累之后就不成问题了。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09年4月25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15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