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文学的两副面孔
文学的两副面孔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7-24
 
    那个让福柯一时语塞的文学的双面性至今仍需要得到解释,它关系到我们对文学未来的展望。

  文学拥有两副面孔,这两副面孔通常互不通融,很难令人意识到它们长在一张脸上。这就是说,我们会被其中的一张吸引,以致想不到另一张的存在。它们的同时存在令人困惑,理论大家也难免陷入由此导致的困境。

  以福柯为例。1975年,在与罗歇-波尔·迪奥的一次长谈中,福柯应邀发表了他对文学的见解。这是罕见的,因为福柯几乎没有文学方面的专著,也很少谈及文学。此次当谈及文学时,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语义上的两难困境。迪奥问福柯,文学在他的研究中有何地位,福柯回答说,文学只是他观察的东西,不是分析的工具,他不会像一些学者那样动辄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观点。他不太以文学为然,原因是它被不恰当地神圣化了。文学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被阅读,特别是先锋文学,却被神圣化到似乎能够替代所有其他话语功能的程度。所以,他反而更关心非文学的话语。他发出了典型的福柯式的问题:“首先,我们将不得不问自己:构成小说、诗歌、故事在社会中的流通的活动是什么呢?其次,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分析:在所有叙事作品中,为什么其中的一部分被神圣化,作为‘文学’来发生作用?”(《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中“文化的斜坡”一文,以下关于这次访谈的引文均见此文)文学是按他的“权力—话语”模式运作的一种话语,它通过选择、神圣化和制度的合法化的交互作用来发挥功能,其他话语在进入时会受到它的规训。

  很明显,福柯其时正在讨论的文学是一种文类,是到当时为止红冠文坛的小说、诗歌、故事。福柯问,是什么令这些仅占有限阅读量的话语拥有特殊地位?但这时迪奥提醒他,有时候他并不这样看待文学:“但是你某些针对文学作品的文字却没有提出这一问题。我这里特别指的是你批评布朗肖、克罗索斯基、巴塔耶的文章。如果我们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编个集子,其思路同我们熟悉的你的形象很不一样。”受到提醒的福柯这时突然失语:“是的,但是……(停顿)谈论他们是相当困难的。布朗肖、克罗索斯基和巴塔耶是60年代最吸引我的三个作者。”令人好奇的是,这三位文学家是福柯深入研究过的,是什么让他觉得“谈论他们是相当困难的”?福柯承认了他以前对那三位文学家的谈论与现在对文学的态度有反差。他陷入一个困境:布朗肖等三人的文学曾经令他着迷,但是作为一种体制性话语的文学却令他反感。那么,令他着迷的到底是他们的什么?他解释说:“对我来说他们的含义远远超越了文学作品或文学话语。他们代表了哲学以外的话语。”实际上,是他们话语中的一种超越哲学的力量令他着迷。福柯把他们与尼采相联,他说尼采能以“一个山地农民式的粗粝和质朴”,“用一种令人震惊的欢快的愚鲁”,“响亮地说出我们无法忽视的话来”。作为一个哲学家,福柯对自己停留于传统哲学话语而未能像尼采一样从中解放出来感到羞愧。那三位作者,“巴塔耶的狂暴,布朗肖既诱人而又恼人的甜蜜,克罗索斯基的螺旋,这些都是从哲学出发,把哲学带入游戏和疑问”,他们与尼采一样,用一种语言的力量摧毁哲学形而上学的沉重幕墙。但是,这种响亮、狂暴、粗粝的话语游戏,不是文学又是什么呢?这是通过非同寻常的用词和句式、对能指声音形式的凸显、奇特的上下文安排所达到的一种诗学效果。总之,这是一种文学式的写作方式,它能超越哲学,超越作为一种体制性话语形式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的另一张面孔。

  当我们陷入这两副不同的文学面孔时,对文学的认知和评估是大相径庭的。就像福柯,当他想到文学被那种体制性话语类型所环绕时,他会为这种话语不公平地获得神圣化超常地位而愤愤不平,但当看到尼采、巴塔耶文本产生的摧枯拉朽的作用时,他会为一种文学化的力量所吸引。德里达谈论文学时似乎也为文学的这两副面孔犹豫不决。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自己的兴趣“既不能严格地称作文学,也不能严格地称作哲学”(德里达《文学行动》中的“一、访谈:称作文学的奇怪建制”),而是一种非此非彼的东西。文学是一种能够自由地讲述一切的建制,但文学不能让他放心的是它的虚构性:“讲述一切的自由是一种十分有力的政治武器,但这种武器又可以作为虚构而顷刻失效。”这一虚构性乃认识论时代人们赋予小说、诗歌的特性,在这副面孔中的文学无法提供真实严肃的现实力量,不符合德里达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期望。但它在另一副面孔中是一种自由的讲述,这令人向往。

  在其中的一副面孔即作为小说、诗歌等文类的文学中,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看到,文学的中心地位在后现代已被电影、电视及其他新媒体艺术形式所取代,但另一些理论家如大卫·辛普森、乔纳森·卡勒、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等则争辩道,今天无论在政治理论、政治实践、社会科学理论乃至科学话语中,叙事、表演和具体化描述等诗性的手法乃是基础性的,人们对话语效果的追逐到了竭尽全力的地步,在文学作为言语效果的意义上,文学正在统治一切。

  看来,那个让福柯一时语塞的文学的双面性至今仍需要得到解释,它关系到我们对文学未来的展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3年7月19日 作者:徐亮 (浙江大学中文系)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957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