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前卫文字“零翻译”
前卫文字“零翻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5-18
 
     随着各种文化的交融发展,各个时代都出现了与该文化有密切关系的词汇和语言现象,比如说,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俄语“卫星”的发音为“Sputnik”,随后,一连串以“nik”结尾的新词汇便接踵而来,如beatnik(垮了的一代)、cinenik(电影迷)、citynik(都市迷)、filmnik(电影迷)等等。

  而后,随着美国文化在中国的登陆,苏联文化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式的英语词汇,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就是“水门”(Watergate),“gate”这个词从此就成了“丑闻”的代名词,从上世纪80年代的“伊朗门”一直到今年初的“艳照门”,日前的“猥亵门”,无一不同丑闻有关。

  再比如,随着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和太空技术的发展,同“太空”(space)有关的词汇也开始流行起来,如spaceage(太空时代)、space sickness(太空病)、deep space(深空间),一直到不久前的“太空战争”(space warfare)。

  信息和网络时代,各种词汇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比如,第一类,我把它称之为“正常类”,cool酷,clone克隆,keyboard(键盘),data(数据库),再复杂一点吧,如SIM卡,GPS,3G等,可以说,这些词汇还没有脱离传统的表述,即使刚出来时有点陌生,但很快就能领会并接受;第二类为“可以理解类”,这就是80后创造的“网络语言”,如烘焙机(homepage个人主页);猫(modem,调制解调器);利用汉语拼音的缩写(PL,漂亮;PMP,拍马屁)和用数字谐音(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等“生造”出来的网络文字,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高使用频率,现在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第三类就是90后正在不断发明创造的“火星文”了,迄今为止,除了个别的还勉强可以对得上号外,其他的,只能被称之为“不可理解类”。

  我觉得,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与流行文化相关的词语不宜“一刀切”来处置,除了加强正面引导外,还是宜冷处理,本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静观其变。

  我感兴趣的是关于这些“前卫文字”的翻译问题,其实类似“酷,克隆,猫”等倒不失为很好的译名,而且随着中外文化“迎面相撞”的机会日益增多,“GPS,3G,SIM卡,WTO,WHO”等这些干脆用首字母来表达的文字更是值得称道的“零翻译”。要知道,如果放在100年前的话,这些“零翻译”肯定会引来大张挞伐,由此可见,打开国门的一个极大好处就是中外文化从对立走向融合,从大处说,这难道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大成果吗?

  翻译就是承担一种语言转换的桥梁作用。

    来源:网络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276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