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档案馆收藏的当年滨江公园英语角活动照片
刘斌翻拍
滨江公园晨练,从教单词创办起英语角
本报讯(记者刘舒 实习生郑汝可)《长江周报》英语角的成立,勾起了“杨善卿英语角”QQ群成员的共同回忆。QQ群的25名成员都是“滨江公园英语角”的参与者。41年前,时任武汉市三阳路中学教师的杨善卿建立了“滨江公园英语角”。
昨日,女儿杨恒回忆了父亲杨善卿免费开展英语角33年的故事。
杨善卿194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国文学专业。1972年10月从随县五七干校回汉,开始在滨江公园免费教英语。
“当时我们家住二曜路,我爸爸经常去滨江公园舞剑。一起晨练的人听说他是英语老师,便向他请教英语单词,到了后来就变成了每天清晨他固定教授英语。”杨恒回忆说。每天清晨6时15分,英语角在防汛纪念碑下开讲,一堂课一小时左右。
英语角的首批参与者集中在晨练者的小圈子里。1976年之后,滨江英语角规模日渐壮大。“杨善卿英语角”QQ群成员多在此时加入。
“那个年代正规的教育长期停滞,人们的求知欲却很旺盛,但很难找到途径去满足。”杨恒说。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根本无法教书。我曾经多次在梦里教书,可是不是忘了带课本,就是找不到教室。当时到滨江公园去教书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1987年,杨善卿在一份发言稿中写下他创办英语角的原因。
练习地道的英文生活用语,每天要背诵课文
“杨老师教给我的第一个单词是morning(早晨),并教我怎样记,说每天早上一起床你摸摸你的领子就是‘摸领’。”“杨善卿英语角”QQ群成员陈汉汛至今还记得当年那套单词记忆法。
杨善卿特别挑选英国出版的、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而编写的教材《Essential English》(《基础英语》),让学生了解学习地道的英文生活用语。
当年英语角参与者最多时达100余人。为了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每天要背诵并复述一篇课文。
把英语角变成“心灵鸡汤”,时常讲授文学常识,人生哲理
杨恒记得,当年父亲还经常“不务正业”,把英语角变成“心灵鸡汤”。“有时我在旁边听爸爸讲课,讲着就说到文学常识甚至人生哲理去了。”杨恒说。
“我记忆犹新的是,杨老师在教英语翻译时,为使汉语翻译的内容更贴切,语言更优美,常常要求我们背诵唐诗宋词,并解读唐诗宋词的深刻含义,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浪漫的情怀,教我们如何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怎样正确对待逆境。”陈汉汛说。1998年,当她站在波多黎各世界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大会上宣读完论文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杨善卿。
1989年后,英语角搬到家中,学员想在江滩为老师立碑
杨恒说:“滨江公园英语角大年初一也照常上课。有时爸爸身体不舒服,还是去讲课,他说不能让学生在那里白等。”
英语角一直办到杨善卿因病住院的前一周。
1989年之后,因杨善卿年事已高,英语角由滨江公园搬往他家里。2005年底,杨善卿因病住进医院,此后再未出院。
杨恒说,33年间,上千名学生先后加入这个免费的英语角。
2009年,杨善卿被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特别贡献奖。
“我们正在商量想在滨江公园英语角旧址立碑,以纪念杨老师。”滨江公园英语角学员徐竹说。
杨善卿(中)为学生陈汉汛(左)、彭汉仙(右)讲解课文(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摄
来源:长江日报 日期:2013年5月17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