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走得有多远?中国的相关教育什么时候追得上?这两点,绿城育华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执行团队,常常拿来向自己发问。今年,绿城育华把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进行,值不值得这么坚持,除了自身对此的认识,还要搜集科学的学习样本。
就在上个月,绿城育华的老师带着一支学生考察队伍,到瑞典的初高中进行摸底和调查。这趟行程学的比重相当大,每个考察队员都要在跟踪瑞典的职业生涯课程之后,给出详细的报告。
在这些小队员的眼中,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做得好吗?通过这样的考察行为,他们有什么感觉?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真实声音。
考察队员发现瑞典90%以上的学生
兴趣不受父母影响
阮泽洲是绿城育华高一的学生,在这次瑞典之旅中,他从当地同龄人身上得到启发。
在瑞典,学生并不需要接受很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这种教育已经潜移默化地含进了其他教学当中,在几次和瑞典学生的接触中,阮泽洲发现瑞典的学生有惊人的自立性。令阮泽洲十分震惊的是,在调研了几个当地学校后,他发现其中大约90%的高中生,其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爱好不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干扰。
同样是高中生,是什么令他们可以完全自如地摆脱各种兴趣爱好带来的困扰呢?“在我的追问下,他们告诉我,在小学与初中的轻松学习中,他们就已经拓宽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时间。”阮泽洲住在瑞典高中生Eric家中,Eric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法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一天天的积累,使得他现在精通三国语言。
上了高中后,Eric通过进一步学习,对今后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也非常明晰了。
其实,Eric是众多瑞典高中学生的一个缩影。有的学生选择高中毕业就直接工作,有的则选择继续上大学,他们都为自己设定了目标。
在瑞典,大多数高中生在学习日,每天至少打两小时的工,以增强社会锻炼。另一种方式是对应自己擅长的科目,和同学开展合作,有些甚至自己开办了公司。
“如果要问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我觉得,现在中国学生缺乏的并不是聪明才智,而是对未来就业观的认知以及兴趣开发的机会。当一个人有真正的目标而为之奋斗时,才会产生与努力相当的结果。”在这段经历中,阮泽洲明确了今后的职业目标当一名翻译。
美国名校顾问关注到了
绿城育华的职业生涯课程规划
The Winsor School(美国温莎中学)也和绿城育华学校结缘了,而牵起两头的红线就是职业生涯课程。
温莎中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高中,在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大学的录取率达到了35%。
在绿城育华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前,他们与美国温莎中学的专职大学顾问进行了会谈。这位专职大学顾问的工作就是为学校家长提供必要的大学信息,教学生写大学申请和为学生写推荐信。美国大学注重申请和学校推荐,因此平时会有家长咨询有关大学招生的信息,学生也会请老师指导如何申请大学。
“美国学生学习SAT或AP课程,很早就明确了一点,就是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学校。进入大学后,第一年,学生是不分专业的,第二年才挑选专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的绿城育华生涯课教师陈守林介绍,这是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适应大学氛围,明白自己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专业自然和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这位温莎中学的专职大学顾问也关注到了绿城育华的职业生涯课程。她觉得中学时代,学生的兴趣发展还在不断完善中,过早地做职业定向,会束缚学生的发展。
谈到绿城育华的职业规划课程时,“洋老师”很肯定现在学校设计完成的体系,即高一年级“认识自我”、高二年级“了解职业”、高三年级“职业与自己的志愿比配”。因为教育体制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培养学生的做法,但共性是科学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给自己准确的定位。
绿城育华的校园,曾经出现一位 “背单词男孩”,他毕业后考入了浙江大学。毕业后一年,当被问及兴趣爱好时,他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还是背单词。有发展其他爱好吗?他回答没有。他说,找准一个理想目标,坚持往下走就是了。在坚持的路上会遇到困惑,但既然去做了,就别回头。
陈老师说,虽然这个背单词的男孩也许不能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但在他身上,我们应该看到,高中生涯的生活习惯、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大学生活、更远的职业生涯,有巨大的影响。
职业规划课程的教育,在中国高中任重道远。
来源:每日商报 日期:2013年5月14日 作者:胡鸿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