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美著名学者傅高义先生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研究邓小平生涯的著作《邓小平时代》,已于今天(18日)上午,在北京、深圳、成都三地,联合举办了这本书简体中文版的首发式。
他是哈佛大学的资深教授,1973年以后接替费正清先生任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中心主任。他是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从事中国问题研究历时50年之久,被称为哈佛的“中国先生”。他是一位对中国充满友好和善意,始终渴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学者。他是一位秉持客观立场,不受意识形态局限的西方独立学者。他还是一位儒雅谦逊,和蔼风趣的忠厚长者。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傅高义。
1930年夏天,傅高义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现年82岁高龄的美国老人,有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名字——傅高义,高义两个字表明了他追求道德高尚。脸上总是带着热忱笑容的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慈祥和善的中国老人。《邓小平时代》一书是他倾尽十年的心力,撰写的一部巨著。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感慨说:“使我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十年磨一剑,用十年时间写一本书,写一本大书的这种精神。回想我们当下,有的学者不是十年磨一剑,而是一年磨十剑,学术心态非常浮躁,更显得傅高义先生坚持精神的难能可贵。”
正是由于这种执着,才磨出了中国人所说的“龙泉宝剑”,最终使得这部书得以出版发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傅高义先生在70岁高龄时还坚持每天学习3个小时汉语,现在他已经能够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在谈到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傅高义说:“我想美国人应该多了解中国。我个人当时决定,改革开放那个时期的中国改变这么大,应该让美国人了解这个变化是多么大。于是我就写了一个《邓小平时代》这本书。”
正像作者所说,这本书一开始是希望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的变革。然而,当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首次接触到这本书的英文初稿时便不由得感慨,其实,这部书也是写给中国人的:“因为每翻开一章邓小平以及那个时代的重要人物,他们波澜起伏的经历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联想起同时期个人意识中的种种变迁,并获得重新玩味这一切的灵感。所以,这种阅读体验,在我看来,它说明的是写这部书的外国人,他对中国人的历史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对中国过往三四十年的时代气氛有准确的把握。而它在大陆面世的意义尤其不同寻常,因为说到底,这里才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现场。”
《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翻译过程也是非常艰辛。因为作者的修订严格精细,给译者带来的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拥有这部书稿包括港版、台版和大陆版在内的全部中文版权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甘琦说,这也给出版商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傅高义先生事先就说明这部书的书稿译成中文以后,他会分别寄给国内的10余位专家和学者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请同行提意见。然后他再参考这些中文意见修订英文原稿,同时又由译者将英文修订版再度翻译成最后的中译本。”
就在《邓小平时代》一书简体中文版即将出版发行的时候,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李菁飞往了远在万里之遥的美国波士顿傅高义教授的家中,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回忆起这段经历,李菁深有感触:“仅仅作为一个读者,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体验到了很多的阅读乐趣。在北京飞往美国十几个小时的漫长旅途当中就是这本书陪伴了我。不光光是为了工作,作为一个读者,我在这本书当中也读到了大量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来分享这本书。”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日期:2013年1月18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www.xinyifan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