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同声传译 会场里的短跑运动员
同声传译 会场里的短跑运动员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5-5
 

职业标签

职业:同声传译

素描:随着会议发言者的节奏同时跟进翻译

目的:使现场观众同步了解发言人内容

收入:10万元左右/月

工作现场,他们没有任何秘密武器,他们与时间赛跑,仅凭一张嘴就串联起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之间的沟通。大多数时间,他们行踪不定,穿梭于各个不同的城市,为听众架起一道接触、了解世界的桥梁。

他们,就是会场里的“短跑运动员”,人们称他们为“同声传译”。

每天5000元左右的酬劳,的确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半夜12点,赵江仁打开了灯,翻出自己的手机查起单词来,“又做梦了,梦见在一个会议现场,有个单词忘了怎么说,翻译不出来,我这急呀,一急就醒了。既然醒了,那我就得把这词儿查出来。感觉自己都有点神经质。”提起自己的职业病,赵江仁说还不止这些,即便是走在路上时,自己往往也控制不住,脑子里会不断地往外冒单词。

今年48岁的日语同声传译赵江仁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在从事了大学老师、外贸业务员、日资企业翻译、导游等职业后,2005年左右,他还是加入到了自由同传的队伍当中。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赵江仁如此解释:“我的脑子在语言的转换方面反应很快,词汇量积累得也相当丰富,有做同传的实力。此外,每天5000元左右的酬劳,的确也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赵江仁是杭州人,讲普通话时会夹杂一些当地的口音。日常生活中,赵江仁一般都是用日语进行思维的。看到什么事情时,脑子里首先蹦出来的都是日语的单词和句子。

一场会议下来,脑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如果你觉得能轻轻松松挣到钱,就跑过来做同传,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不到两三平方米,也就刚够坐下两个人,外面用有机玻璃隔起来的小格子间——这,就是同声传译的工作地点。没有间断,没有停歇,没有大喘气,同传的工作内容,就是随着发言者的节奏而同时跟进翻译。听众通过调节自己佩戴的耳机就可以选择语言并听到相应的会议内容。

在会场上,同传工作要求的是人的爆发力,翻译就像是一名“短跑运动员”,翻译的质量不可能很精细,但是速度一定要跟上,让现场的听众基本上能听懂。

“刚入行时,我参加的第一次会议是涉及法律方面的,幸亏有搭档的帮助才算顺利过关。”英语同声传译张悦回忆起自己刚刚入行时的经历。不是每一次都能这么幸运,第三次张悦遇到了一个IT的会议。

因为事先没有收到和会议相关的材料,第三个发言人语速飞快,张悦有些惊慌失措,很多内容没有翻译出来。一场会议下来,他的脑子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翻译得不好的时候,自己的挫折感特别强烈。不过还好,那次没有被客户赶出会场。”

一些会议会因为好的翻译的时间安排而改期举行

哪个行业里都是有“高”有“低”。说起这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赵江仁提到了去年担任央视3·11日本大地震直播同传的蔡院森。现在,蔡院森颇受青睐,一些会议也会因为他的时间安排而改期举行。

口碑很重要,但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在会前还是会对同传进行一些面试类的工作。

比如有些单位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会提前在同传的圈子里进行调查了解。“这不像是买台冰箱,不好了,我可以去投诉。一场会议要是办砸了,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

“其他行业的学历简历或许可以造假,而同传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样造假的。会议同传的现场一下子就可以试出真假,这一行靠的是真本事。几乎没有客户会看重同传的职称、最高学历的。我只是硕士、初级职称,但从来没有被问及、被轻视过。会议主办方也不会讲究人情面子。”赵江仁不厌其烦地讲解起这一行的“潜规则”来。

如果一个同传被客户投诉一次,那以后几乎就不会有什么人敢来找他了

今天夏天的一天,正在杭州休假的赵江仁接到了来自上海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急切地邀请他到上海去。原来是法国的某个化妆品牌要开一个培训会议,临时决定换掉同传,这才找到了赵江仁。虽然作为同声传译,平时会储存很多各个行业的词汇用语,但是对化妆品这个行业相对来说,他还是比较陌生的。在去往上海的高铁上,赵江仁一刻也没闲着,他一边打电话和会议方取得联系,一边在电脑上查阅化妆品行业的相关信息。杭州和上海之间的高铁运行了50分钟,赵江仁忙碌了50分钟。

这次会议的参与人员大部分来自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此外还有8位来自日本的客户。由于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英文普及程度较高,这些客户都喜欢用英文来表达。这下,对英语也颇有研究的赵江仁乐了。由于日语中的一些外来语大部分来自英语,因此翻译起来,就显得得心应手。如果只精通日语而不懂英文,就会显得特别被动。最后会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主办方还额外拿出3000元来作为奖励和答谢。

“其实接这个活的风险还是很大的,这么短的准备时间,如果砸一次牌子,对一个同传前途影响太大了。”会后,赵江仁并没有显露出来我们想象的那种得意。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口碑很重要。如果一个同传被客户投诉一次,那以后几乎就不会有什么人敢来找他了。”赵江仁说,当时在上海的那次会议上被换掉的同传,就是因为达不到会议方的要求。而在会议的前一天,有两名同传同时被淘汰。因为当时会议现场的听众,直接的反映就是听不懂。所以这个行业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曾经有一位和赵江人仁搭档过的同传,在会议之后,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用这位搭档的话说“赵江仁是孔乙己一类的人,天天在研究‘茴香’的‘茴’字怎么写,自己可没有这么多的耐心来进行钻研。”

年龄也是同传很难跨过去的瓶颈

除了风险,同声传译也有不为常人所知的苦恼。

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同声传译,除了和翻译公司签约外,也会和一些客户保持联系。所以有时他们即使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一般也不会推掉客户提供的工作机会。有时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也让他们显得很被动。某些同行为了拉客户,往往会降低翻译价格,这样一来,可能也就降低了翻译质量。

除此之外,年龄也是同传很难跨过去的瓶颈。

“会议前一天晚上,一般9点钟我就睡了,否则睡眠不足,再优秀的同传都得完蛋。另外,不能饿着也不能吃得太饱。饿着,大脑高度紧张,体力跟不上;太饱了,容易犯困。”说起会议前的准备工作,赵江仁道出了他的经验之谈,不过我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就准备退了。反应上不如年轻人,体力上也不如从前了。而赵江仁之前的一位老同行,十几年前就退出了同传队伍,常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也给他带来了小小的后遗症,大脑经常一阵一阵地犯晕。

在我国,同声传译从业人员较少,全国估计不会超过两千人,专门从事大型会议同传的人员仅仅有80多人。目前他们一般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优胜劣汰的法则在这一行业里同样适用,每一年都是有人悄悄地离去,同时,又有人满怀热忱地投入到同传的工作中来。

“同传的黄金年龄是30多岁,日语同传现在都快断层了,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的年纪。”说起行业里的后来人,赵江仁显得有些担忧,“一个学日语的学生做外贸的话,挣钱可能比同传还要多。现在的年轻人很浮躁,光想着赚钱,去考公务员。这个行业其实很苦,谁会想到做这个行业?”

来源:河北青年报 日期:2012年11月17日 记者:王慧丽 图片:受访者提供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269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