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莫言新书《盛典——诺奖之行》。
莫言自诩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记者第一时间拿到其新作《盛典——诺奖之行》精彩试读,发现莫言说起自己的瑞典领奖故事,不仅现场感十足,而且幽默且睿智。
领奖时——
“我什么也没想,我一直在观察”
领诺贝尔奖的时候,坐在莫言右侧的是日本生物学家山中伸弥。莫言在新书中透露,在贵宾室等候上台时,山中伸弥对他说,“回去后一定要看你的书”。莫言没有忘记一贯的幽默,他回答:“谢谢,但我不会看您的书,因为我看不懂。”
莫言回忆起登上领奖台的那个时刻,他说:“我什么也没想,我一直在观察。”
莫言如此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地板上画着一个圆,圆里有一个很大的“N”。我用左手托住国王递过来的奖牌和奖状,伸出右手与国王相握。国王的手粗壮有力。国王说了几句话,我虽然听不懂但也能猜到他说了什么。我说谢谢。然后,与前面那六位一样,我鞠了三躬。我听到台下掌声很热烈。我回到座位上掌声还在继续。我看到了妻子、女儿和一些熟悉的面孔。
被批评时——
“脱下马甲,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
获得诺奖之后,莫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舆论压力。刚开始他有点不适应,对网络上的议论和批评,感到很生气。不过,莫言很快就淡定下来。
莫言在新书中自我剖析:“我是一个生怕让别人不高兴的人,多年来,那些邀请过我去参加他们的活动的人都可以作证,即便他们安排的活动让我筋疲力尽,我也是尽力完成,生怕让那些等我的人失望,生怕因为我的‘个性’和‘风骨’而让朋友为难。”
虽然一直希望与人为善,但在诺奖的记者招待会上,在某媒体记者不断的逼问下,莫言难得地说了几句斩钉截铁的话:“我从来都喜欢独来独往,当别人胁迫我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从来不干,逼我表态的时候我也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态度。”
被追星时——
那边很大的空白留着让陈安娜签吧!
莫言获得诺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说他的瑞典翻译陈安娜功不可没。在新书中,莫言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跟各个国家的、各种语言翻译的创造性工作分不开的。我觉得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
莫言在书中透露,自己写《生死疲劳》这本书的初稿,只用了43天,但陈安娜翻译《生死疲劳》这本书,用了整整6年。
有天晚上,有一位朋友拿着陈安娜翻译的书让莫言签名,莫言犹豫了半天签还是不签,后来还是签了,但是是在书的一个角落里签的。莫言对这位朋友说:“那边很大的空白留着让陈安娜签吧!”
来源:长江日报 日期:2013年4月20日 作者:欧阳春艳 韩澍东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www.xinyifan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