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美媒:麻烦的葡萄酒中文翻译
美媒:麻烦的葡萄酒中文翻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3-16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3年3月13日文章,原题:翻译中失去的东西:品尝葡萄酒用到的行话

  23岁的艾伦张是北京一名化学专业的大学生,从未尝过黑莓或覆盆子。因此,当他在课上听老师讲解某种葡萄酒的味道时,经常不知所云。

  这名来自山东男孩说:“葡萄酒专业人士用来描述风味的这些水果,我很多连见都没见过。”他还表示,大多数葡萄酒描述语往往是直译自英文,“我不知道百香果是什么”。据国际葡萄酒和烈性酒研究所不久前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葡萄酒第五大消费国和第六大生产国。但中国葡萄酒界至今不清楚如何最好地描述其试图推销的产品。

  葡萄酒杂志《Decanter》的网站主编约翰阿伯特表示,将描写葡萄酒品质的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一大难题。他曾和中国翻译为了一个词的译法争了两个钟头。他回忆称:“他们不停地说,‘既然不甜,那自然就是咸的了’。但我们说‘不’。我们查看别人的翻译,觉得也不到位。中文里没有与不甜不咸相对应的词。”

  佳士得拍卖行中国区名酒部主管谭业明说,他的团队不再把公司的伦敦和纽约专家撰写的品酒笔记翻成中文,因为这些描写中充斥亚洲不常见的欧洲水果和花卉,如黑加仑、覆盆子和蔓越莓。如果我跟一个中国人说,这个黑皮诺有醋栗的味道,他肯定搞不懂。

  风味口感不是唯一引发混乱的地方。中国葡萄酒专家连在葡萄品种的名称译法方面都无法达成一致。驻北京的葡萄酒培训师赵凤仪不久前与6名中国酿酒专家参加新西兰的一个会议。与会者本该讨论的是当地葡萄酒,但大家很快就对如何正确地将Merlot翻译成中文产生分歧(Merlot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最常见的葡萄品种之一编者注)。

  中国葡萄酒业不成整体,这也让情况更加复杂。中国各地分散着数千家小型葡萄酒进口商,他们进口的常常是同一种葡萄酒。一个进口商可能用某种葡萄酒译法注册商标,另外一个进口商就不得不使用同样一种葡萄酒的另一种译法来进行商标注册。阿伯特说,翻译可成为中国葡萄酒界的“政治问题”,“中国没有正式的葡萄酒词典,我们要努力让大家达成共识”。

    作者:贾森周 翻译:汪析(环球时报)日期:2013-03-15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www.xinyifanyi.com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319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