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部文学著作能像《红楼梦》那样,具有如此深入而广泛的影响。“说不尽真真假假一石头,猜不完大谜小谜满红楼”。《红楼梦》给世人留下太多的空白和谜团。从87年版的《红楼梦》的热播到近年来的“红学热”,是什么样的文学魅力让红楼梦文化经久不衰?2012年12月18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翻译理论家冯庆华教授来到由上外英语学院举办的“英华人文系列讲座”,为上外学子“追译红楼遗梦之谜,以诠释中国文化之美”。
冯庆华从红楼梦的历史地位谈起,回溯了红楼梦研究发展过程及红楼梦文化发展历程。冯庆华说,红楼梦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欣赏水准,堪称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了诗辞,游艺,园林,典制,医药等古典习俗。借由弹词,插画,戏曲,剪纸,火花等传统艺术形式,红楼梦在民间得以广泛流传。其中为人熟知的当属1987年央视版的《红楼梦》,据说约3亿人是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才去阅读原著的。
在当今学界,关于红楼梦的最大争议无疑是曹雪芹当初是否完成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这一问题上,冯庆华结合我国现当代诸多红学家的观点,结合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线索,深入细致地探讨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与传播途径,最终明确阐述了他多年潜心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值得一提的是,冯庆华就如何利用现代软件技术通过词语频次比照研究方法来探索文学文本的研究路径作了现场展示。他提醒年轻学子,在学术研究中要善于学习最新研究手段,通过细致缜密的客观研究,才能得出令学界信服的观点。
为帮助大家熟悉《红楼梦》翻译文本,冯庆华给上外本科生推荐了杨宪益戴乃迭伉俪翻译的《红楼梦》英文译本,并将其与戴维霍克斯的版本作了比较。冯庆华叮嘱同学们,在本科阶段要多读原典、熟读原典,为以后深入学研中西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作者:缪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