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过去“十年磨一剑”如今“一年磨十剑” 翻译速度过快质量堪虞
过去“十年磨一剑”如今“一年磨十剑” 翻译速度过快质量堪虞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1-22
 

内容摘要: 近日,在“钱春绮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上,老翻译家为翻译事业奉献一生的价值取向,赢得大家敬意。更多与会者呼吁当下的年轻翻译者,要发扬老翻译家们为了翻译事业甘坐冷板凳,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精神。

  近日,在“钱春绮文学翻译学术研讨会”上,老翻译家为翻译事业奉献一生的价值取向,赢得大家敬意。更多与会者呼吁当下的年轻翻译者,要发扬老翻译家们为了翻译事业甘坐冷板凳,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精神。

  “会外语,并不等于会翻译”。早在一百年前,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如今,在讲求快节奏的文化速食时代,文学翻译是否还需要如此坚守?

  翻译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翻译界前辈们来说,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动辄数年时间。近日,马振骋先生耗费十年心血,独自翻译的80万字巨作《蒙田随笔全集》获得了“傅雷翻译出版奖”,近2000页的翻译稿全部手写而成。其中包括近1200条引文、近1300个人名和近500个地名全部由纸本文献查找核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辑杨自伍子承父业,整整花25年时间,翻译完成了美国当代著名学者、比较文学泰斗雷・韦勒克的代表作 《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本400多万字的译文。不仅如此,他又耗时3年对全书作修订。 “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在业内赢得一片赞誉声。

  对更年轻的翻译家来说,充沛的体力精力和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让他们的翻译如虎添翼。青年翻译家李继宏坦言,他翻译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时,全书原文近20万字,总共只用了10天的翻译时间。“每天从清晨7点开始翻译,至深夜12点方始睡觉,扣除买菜做饭吃饭洗澡等杂事所占时间,每天工作时长达15小时,平均每小时翻译将近1300字。 ”

  时间不是衡量质量的标准

  当然,时间并不是衡量翻译质量好坏的标准。李继宏认为,“文学翻译也要与时俱进”。随着电脑普及,译文录入速度比过去大大加快,而查阅文献和通信条件更为便捷。他发现,如今一个使用电脑的熟练译者,翻译文学作品的速度应在每小时1000-1500字之间。如果以每天工作八小时来计,日译万字并非不可能。

  一些翻译家认为,当下年轻译者缺乏的是“诗外”的功夫。 “外事不决查谷歌,内事不决问百度”,年轻译者过度依赖互联网,导致当下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华师大教授罗岗认为,翻译不仅是把别人的东西介绍过来,创造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把孟子翻成孟菲思,把蒋介石翻成常凯申,把孙子翻成双足,把孙子兵法翻成“战争艺术”,暴露了译者急于求成的漏洞。

  不该为后代制造“文化垃圾”

  翻译家们认为,不管翻译是不是已经进入高速度时代,严谨的治学态度,字斟句酌的治学精神和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还是应该坚守。遣词造句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为子孙后代制造“文化垃圾”。

  复旦大学教授吴中杰说:“我在教博士生的时候讲,你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手可以搞点短平快的东西,养家糊口。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都骗了,你得沉下心来,这一辈子搞一样到两样东西,对得起自己,学术上能够站得住的。能够花25年翻译一部学术巨著,是值得的。 ”

  马振骋先生认为,在动笔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要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和相关的知识背景,看得深,才能译得好。”“翻译的知识要广博,如果是简单的词语,一定要找到正确的表述,绝不能自己杜撰。 ”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728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