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翻译硕士教育五周年纪念研讨会于11月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博雅翻译文化沙龙”主办,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双泽翻译和百通思达翻译承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代表来自有一定翻译硕士招生和培养经验的高校,以及有规模有影响的语言服务企业和出版单位。研讨会还特邀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现中国译协副会长尹承东先生出席,与会代表达六十余人。
“博雅翻译文化沙龙”及其会员单位一直按照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国内外语言服务市场对中国翻译教育挑战、翻译硕士培养的核心课程设置、翻译专业从学士到硕士的延续培养、机辅翻译的走向、实习内容的规定与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语言服务管理及其专业方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中国译协副会长尹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翻译硕士教育从无到有、从最初的15家试点单位到158家招生单位,发展上有了飞跃,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扩招到底对教学质量有没有影响?现在不能下定论,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无限制的扩充翻译教学把翻译教育搞成了翻译教学,如果不避免这个问题就会导致有量无质的问题,所以现在的问题燃眉之急的是质量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针对MTI的教学招生资格没有一个准入制度, 2007年有15所学校试点单位,由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2008年又增加了25所,2009年突涨到157所。北京大学MIT教育中心主任王继辉说, MTI的教学招生资格的申请从教育部下放到每个省的教育厅,导致地方院校无限制的申请,不管学校条件是否具备,有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有没有做好准备。甚至个别院校把翻译专业融入到英语系,如果MTI教育审批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改革,师资不扩充,给我国翻译专业人材的培养和市场的需求将会是灾难性的。
针对部分高校利益的驱动下扩大翻译招生,并将翻译专业外语教学混为一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双泽翻译总裁张勇说,口号正确不等于方向正确,方向正确不等于路线正确,路线正确要有赖于组织和体系的保障。从“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看,“博雅翻译文化沙龙”在五年中的进步挺大。通过良性的沟通和引导,各高校已经有了一些转变。从师资上来说,我们不可能完全的让教师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一下子过渡过来,需要有一个过程。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作为企业界的人士我呼吁有关的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切忌不要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事,要走出来了解教育一线的真实情况。
来源:教育中国-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