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如此阐述“翻译”二字的“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这种解释稍显繁冗,有骗取稿费之嫌。但听起来,这些擅长“转换”的家伙,总有点像躲在实验室里,捣腾尖端科技的怪咖。
没错,才情是他们最熟悉的表达方式,他们也习惯用文字与这个世界掰手腕。任何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词藻,任何狗血的或烂漫的剧情,在他们脑子里,都会量化成两个按钮,在不同的频率、语境、文化中自由切换。
少了翻译,我们会错过许多云蒸霞蔚的舶来品,比如,在这个夏天让我们无比痴迷的哈利波特、变形金刚;比如,让国人期待已久的《百年孤独》……在这个国家的文化列车疾速行进的同时,翻译这个族群也显示出更多新气象来。
年轻、新锐、拘束甚少、灵感良多。已经成为80后、90后这批新生代译者的集体特征。
在中国,他们是第一代从一出生就享受到文化滋养的人。文化,甚至娱乐性,是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东西,成了他们内心的力量。
《百年孤独》,译者范晔;
《追风筝的人》,译者李继宏;
还有美剧字幕组、汉化组。
……
某种程度上,他们正在改变着公众的文化期待,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方式。
酒旗风暖少年狂。跟他们的前辈不同,新生代的翻译达人,身上已经大大减轻了历史的、权威的、意识形态的包袱。甚至对于理想这个词,他们也大都倦于或羞于再提。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早就伸到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
他们有趣,他们有爱,当然,他们更有水平。他们将我们周遭的一切文字,悄悄地纳入80后语系中。
剧透,也是有快感的
请不要再叫我“玉女”
B07
B08~09
作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者:陈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