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歌川是双语教学的专家教授,1949年以前,钱歌川已是文坛之活跃分子,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神州国光社都印过他的书;各大图书馆亦皆有收藏。然而,我见到的作家自己写的著作,却仅有一本,即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12月印刷发行的《文艺概论》(序是1930年3月10日作于沪上)。何以如此?因为1949年以前,作者是以“味橄”为笔名而行世的,以“味橄”写下的《北平夜话》等七八个散文集,我却未见过一本。
缘于此,我特别喜欢这本1964年在台湾文星书店再版的《狂瞽集》(初版本为1963年),它是作者60周岁所选60篇杂文集。此乃作者到台湾后这十几年的作品,均是所见、所感、所思的杂文;读者能于舒缓中见其激扬,于激扬中彰显儒家精神。此书之特色又同作者晚年在新加坡、美国的作品取径略有微殊。
大概,自西谛先生去世后,许多藏家甚至图书馆,皆无郑振铎先生的那种大气、霸气及惊天动地的魄力了。西谛有句名言:即使是“敌人”的书,我们也要大气地将之收藏。可是,我们大陆之藏家和图书馆所藏,最缺少的,就是彼岸“敌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此类图书。
此书是近年来在一特有名的大书店柜台底下翻出来的,居然开价55元人民币,我毫不犹豫,收入庋榢。此书之版式彷佛大陆36开小书,杨宪益与戴乃迭翻译的《老残游记》英译本———“熊猫丛书”颇与之相似,并较王云五的“万有文库”本稍瘦,委实玲珑可爱。
李敖因文星书店出版其成名作而走红,后又与萧孟能绝交。我倒是很同情萧氏(其最后岁月是在上海度过的),并不是要断其是非与官司,而是看重其出版“文星丛刊”的魄力与追求。上个世纪60年代初,萧孟能在《“文星丛刊”出版缘起》中曾说过这样中听的话:
“世界上出版事业发达的国家,都有一种图书版本,这种版本价钱便宜,携带和保存都方便,符合“尽可能好的书,尽可能低的钱”(the best possible books at the lowest possible price)一大原则。在这种原则下,英国的“企鹅”(Penguin),美国的“前导”(Mentor),日本的“岩波”,都是最有名的例子。
即以东方日本“岩波”文库而论,自从昭和二年出版以来,如今已三十六年。它在十年前的发行量超过八千万册,换句话说,平均每个日本人都买过一册———这是何等成功!何等气派!”
岩波版小书与企鹅版小书,我皆有不少收藏而特别珍爱之;然则近年又染指Vintage-Books(可译为葡萄酒书籍,意思为贸易平装本的家,是指贸易平装本书最活跃的发行商之一),Vintage版哈金的《Waiting》,握在手中,即可与钱歌川的《狂瞽集》相伯仲。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编辑何启治先生来西安,专门叫我去其下榻之酒店,送我该社64开本的世界名著数本,玲珑可爱,直追岩波版,甚是让我这个书虫惊艳。然而,我现在仍在做梦,何时大陆也有萧孟能那样的丛刊,能有Vintage books那样精美的小书,握在手里,即刻能使人眼睛一亮而暖人心扉。
今天,大陆许多图书已印行的越来越大,大到完全背离了书的本质与纪律的今天,我特别怀念岩波版小书、企鹅版小书,熊猫丛书,以及台湾彼岸的文星丛书……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