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今后依然会有翻译家
今后依然会有翻译家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2-23
 
    郑克鲁先生喜欢说笑话,不管你是否反应过来,他总是带头哈哈大笑。

  喜欢了一辈子法国小说,也研究了一辈子,至于原因,他是这样概括的:“法国小说好看啊,都是偷情、美女,哪个年轻人不喜欢看这样的故事?”

  72岁了,郑老童心未泯,因成功翻译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他与郭宏安先生(《加缪文集》的翻译者)共同获得今年的“傅雷翻译奖”。令人唏嘘的是,在这个日渐衰微的行业中,郑先生们也许是最后一代“翻译家”了。

  不否认,越来越多的外国著作正被翻译成中文,可翻译的收入却长期在低位徘徊,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长,这导致严肃读物的译者越来越少,坚守下来的人们只能凭兴趣,业余在从事相关工作,他们不知道希望在哪里,不明白未来是什么。

  对于心中仍有梦想的年轻翻译们,郑先生不知道该给出怎样的建议,“也就这样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严肃文学总是一件美好的事业,它的魅力绝非现实的功利所能阻挡,所以,郑先生坚决地认为:今后还会有翻译家,这一点毋庸置疑。

  学法语是因为自己喜欢

  北京晨报:您是1957年考上北京大学法语系的,那时学法语的人非常少,您是怎么想起报考这个专业的呢?

  郑克鲁:其实很简单,我中学时喜欢看小说,最喜欢法国和俄国小说,1957年,中苏关系已经出现了一点问题,加上俄语人才过剩,各校都不收俄语专业了,学不了俄语,我只好去学法语。那时也没考虑今后干什么,毕业后都是国家分配工作,这恐怕是今天大学生们无法想象的事了。

  北京晨报:您是著名思想家郑观应先生的曾孙,当时这个身份对您是否产生了消极影响?

  郑克鲁:那倒没有,隔了好几代了,当时对我曾祖的评价也还可以,认为他思想比较进步(编者注:毛泽东年轻时曾多次阅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北京晨报:您中学时喜欢看外国小说,家长不干预吗?不觉得会耽误您的学业吗?

  郑克鲁:那时功课不紧,家里也不管,我报什么专业,父母根本没过问,考上北京大学后,邻居还奇怪:怎么考了个文科,不考理工科呢?说实话,我当时也没什么理想,觉得将来能研究法国文学也挺好,不能搞也无所谓。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330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