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尚雯婕的各种工作并不少,两场个人大型演唱会,录制音乐唱片,为电影创作主题曲……插班娱乐圈两年多一点,尚雯婕已经出了两本书,2007年是原创的一本法国游记,2008年是法文翻译作品。尚雯婕算是给自己找累了。
“生存”和“生活”,你属于哪一种?尚雯婕在为自己的第一本译作写序时,最后向读者抛出了这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尚雯婕也在经常问自己。
有时间的话,想翻译科普文章
12月22日晚上,就在《青年周末》记者联系采访的时候,她正在成都飞往广州的飞机上,为电影《非诚勿扰》做宣传。她创作并演唱了电影主题曲歌词,中法文两种文字的。这天正好是她26岁生日,到达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半。经纪人非常怜惜她,坚持要把采访放在第二天上午。
■翻译是苦差 开始不敢接
青年周末: 当艺人怎么又跨界过来当译者?
尚雯婕: 这其实是比较巧合的事情。因为本来做艺人一年多的时候,我想不要再涉及其他的东西,因为毕竟现在唱歌是我的本职工作。但今年4月份的时候,译林出版社找到我的经纪人,说要让我翻译这本书。
青年周末: 你毫不犹豫就接下来了?
尚雯婕: 我当时是犹豫了的,主要有三个顾虑。他们来找我的时候,那时候我要准备5月1日的演唱会,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时间做这件事情。出书都有一个周期性,我怕会耽误他们的周期。第二,在我自己的概念当中,能够有资格翻这样的正儿八经严肃题材的文学小说的,应该是像我的老师,复旦大学的老师这样级别的人,我一个本科毕业生,只学了四年的法语,是没有资格去翻译这样的文学作品。从专业上讲,我有点不自信。
青年周末: 你可是被誉为沪上排名前5的同声翻译啊。
尚雯婕: 呵呵,这句话是出自我复旦大学的法语老师,也就是这次为我担任校译的蔡槐鑫老师之口。老师当然把自己的学生往好里夸。其实我两年都没有用法语了,我都觉得我生疏了,都不敢开口了,语言其实是一门熟练工,不用就生疏了。
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我是一个艺人,是公众人物,万一我在这里面出点什么小错误,人家就可能把我的小辫子揪出来,但是,翻译那么长一本书,怎么可能一点小错误都没有。我之前在我博客里面就用法语写过很短的几句话,就被人狠狠地揪住不放,说我法语比较差。
青年周末: 是不是因为你之前并没有翻译过什么作品,自己心里没底?
尚雯婕: 我从大二、大三就开始帮着老师翻东西。以前翻的其实很难的,比这本小说难度更高,都是些哲学的东西,哲学原理,还有工程学,脚手架原理什么的。
我记得,那时候翻哲学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法文一页纸是一句话,只有一个句号。这里面全是状语、定语、谓语什么的。谓语前面都是它的修饰词,全是条件状语、定语什么的,那个东西会很长很长。法语可以把修饰的东西堆在后面,堆多少条都可以堆,但是中文,修饰的全都堆在前面,如果你前面堆很长的,人家看不到头,人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难度很大。那个时候难度这么大的我都翻译过了,其实心里不怕。但是我觉得做艺人以后,自己有点懒了,我有点怕辛苦。翻译太苦了,它是一门很苦的活。
■不会翻译“床前明月光”
青年周末: 最后是什么让你不怕的?
尚雯婕: 后来“译林出版社”发了一本样书给我,从巴黎直接寄过来的,说只有一本,让我看看,我花了三天读完了,第四天我就跑去跟我经纪人说这本书写得很好,我要翻译它。
青年周末: 一本好书,都会怕翻得不够好,不怕辛苦恐怕还不够吧?
尚雯婕: 它的确是一本在法国很有名的书。2004年已经是最畅销书了,作者菲力普·克洛岱尔(Philippe Claudel)是法国当代出色的小说家,2005年这本书又获得了法国图书奖。
我很欣赏作者的文笔,觉得他写东西功底很深,他这本书语言非常简洁明了,但包含了深意。我自己平时用中文表达,也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就像我在博客里写文字,很直接。所以在我看来,他的文笔和我中文写作的文笔比较相似,我翻他的东西不会在文笔上有太大的跳跃性。毕竟翻译像文学作品,和翻译脚手架原理不一样,把它的意思翻准确了就行,文学作品最难的你得把他的意思翻全的情况下,要保留他的文笔。
真的很巧,这本书文笔跟我的文笔很像,我喜欢这本书,出版社又找我来翻译,我觉得自己有可能保留他的文笔,所以我就接下了这个活儿。
青年周末: 如果让你自己选,你自己会选择翻译什么?
尚雯婕: 其实我是比较喜欢翻小说,不太擅长诗歌之类的,诗词这些东西,比如意境这种东西,很难跨语言体系理解。比如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东西你要花好几页才用法语译明白。所以诗词我现在不可能碰的。我喜欢科普知识,我大学的时候读法语,就喜欢看科普之类的书籍。如果有时间,我倒是想翻译一些科普方面的东西。
做翻译是休息,很享受
据此前的报道,尚雯婕翻译的这本五万字左右的小说,并没有比其他译者更特殊,也是按照千字60元的标准付酬的,也必须要在规定时间交稿。尚雯婕的交稿日期是8月15日,8月14日,她准时交稿。这期间,她还要参加各种与抗震救灾、奥运有关的演出。
■后台角落偷偷干私活
青年周末: 接下这个活,你怎么安排自己的演艺工作和翻译?
尚雯婕: 接下这本书的时间段,也是比较特殊的,因为之后的一系列事情:地震、奥运,娱乐行业也算是暂停了一段时间。我就有了几个星期的休息时间,正好可以投入地翻译这本书。
青年周末: 天天在家里埋头苦翻,旁边放着几本大部头的词典什么的?
尚雯婕: 呵呵,并没有。那段时间,我每天下午到北京市中心一个咖啡馆,坐在同一个位置,点一些点心和咖啡,就着一盏微弱的烛光,打开电脑,开始翻译。
青年周末: 每天翻译多少呢?
尚雯婕: 我每次都会坐一下午,就翻上半个或者一个章节。那个时候的翻译状态是很享受的,对我来说都不是工作了,是休息了,特别的享受那个过程。但是后来演出方面的事情多了起来了,赈灾的活动也多了,后面大部分都是在颠沛流离当中翻译的:车上,飞机上,后台候场的休息室里面。
青年周末: 在演出的路上、候场时做翻译,感觉很奇妙,其他人怎么看你?
尚雯婕: 有一次,是一个赈灾的晚会,好多艺人都在后台候场,我就坐在一个角落里面,打开自己的电脑翻译。然后,阿牛就跑过来,问我,你在干嘛呢,我赶紧说没什么,干点私活。
青年周末: 你不太好意思告诉其他艺人你在做翻译,怕他们觉得你太不一样?
尚雯婕: 那倒没有,我本来就是一个并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更在乎自己内心感受和需要的人。我不告诉别人我在干什么,并不是我自己觉得我在做与众不同的事情,是因为我还没做完呢,八字还没一撇呢,没什么好说的。
■只让老师当校对,不让老师改文笔
青年周末: 颠沛流离中翻译小说,出版社还真放心你。
尚雯婕: 我心里有数,一般来说出版社不会找一个25岁的人来翻译这样的书的。
我花两个月时间翻译完第一版之后,又花了一个星期来修改之后,才敢拿给蔡老师看。他花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帮我校译完。
青年周末: 蔡老师还帮忙了?
尚雯婕: 我跟他说,不要看我的文笔了,我不想在文笔上做修改,这哪怕说老师的文笔比我好,但是我不能用。所以他只是从意思上帮我改有没有错误。这个弄完了以后,最后我从头到尾又顺了一遍,第三版了,改完以后再交给出版社。
青年周末: 很显然,这个翻译工作比较累人,而据说你的稿酬和普通译者差不多,你不觉得自己有些得不偿失?
尚雯婕: 如果要考虑费用的话,那比一场演出要亏得多了,演出一天来回飞机一趟就完成了。这一本书它能给我多少的稿酬呢,也不可能比一场演出高,得花上我三个月呢,这样来算的话,怎么都是不划算的,所以接这样的工作,一定是以其他的考虑为主要的,因为我刚才说我两年没有怎么读法语,好多都生疏了,翻译这本书,让我在演艺界比较空的时间里面,做能够让我复习法语的工作,这也是我一点私心。
以好学生的经验来做好艺人
2008年,尚雯婕瘦了12斤。有她的粉丝对此深表敬佩,一个人原本并不是太胖的人,怎么可以做到这个?
青年周末: 当艺人你最担心什么事情呢?
尚雯婕: 作为一个好艺人,在镜头里美丽可能是我们职业道德的一面。我现在就是担心我不够上镜。大多数的艺人都是巴掌脸,特别瘦,我现在还是两个巴掌脸呢。我还需要努力啊。
青年周末: 在你的心目中,你觉得一个好艺人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
尚雯婕: 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比较浅,还真不敢下结论。因为我做了十几年的学生,我有资格形容一个好学生是怎么样。现在我是以好学生的经验来做好艺人,努力、踏实、笨鸟先飞。
青年周末: 你的同行也比较多,在你的心目中,你会以哪种类型的人做自己榜样?
尚雯婕: 我比较喜欢王菲,比较欣赏她,敢作敢为,有个性,我也希望做一个有个性的人,不喜欢什么地方都模式化、标准化的那种艺人,我觉得我也做不来。
青年周末: 回看这两年艺人路程,你自己感触比较深的是什么?
尚雯婕: 我觉得还是幸运,我没有特别多的惆怅,或者是回顾的时候,觉得感触万千。不管是挫折还是机遇,我比较幸运的就是我能在两年里面经历跟别的年轻人不太一样的东西,这些算是我觉得老天给我的一种机会,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经历到这些东西的。
青年周末: 想过十年后吗?
尚雯婕: 没有,我不想这个问题,个性当中有一点比较跟大家想象的严谨相反的东西,其实我性格比较反叛,也比较跳跃,所以我一般考虑不到那么远,只看眼前,这是我的所谓的缺点,性格当中不够的地方,我不太给自己做规划。我弥补的方式,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我不太想很远的东西。
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邓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