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词典中的英语翻译
词典中的英语翻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2-16
 
    词典的翻译,实际上翻译的主要是词、短语和单句。有人便认为,这不过是雕虫小技。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据传台北故宫有一件镇馆之宝——翡翠白菜,洁白的菜帮,水灵的绿叶,晶莹剔透,巧夺天工。还听说,白菜绿叶的尖端,雕有两只小虫,栩栩如生,呼之欲飞。不知何故,有一只小虫的触须断掉,还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见雕刻技艺的厉害。我多么希望在翻译《牛津高阶》时,能有此等高超的雕虫小技呀!

  说实在的,虽说词典篇幅浩瀚,但不像诗歌散文,字字珠玑,更不像巨制名著,精妙深奥。然而,词典是要有千百万人仔细查阅的,必须要经得起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因此译文也要求必须精准。我们开始接受翻译任务时感到非常荣幸,人人想笔下生花,能为这部心仪已久的词典增光添彩,但是过犹不及,有时反而弄巧成拙,经过几个月的翻译和三次研讨会的切磋,才逐渐走上正轨。

  词典需要翻译精准的首推词条的首词,因为查词典最想知道的是所查生词的释义。为了使首词的对应词极为准确,必要时还得给出限定性或解释性的“括注”。如首词time,有些义项的对应词是:(以分钟、小时、天等计量的)时间,(钟表显示的)时间、钟点、时刻,(世界某一地区所计量的)时间,(某事发生或应该发生的)时间,等等。再加上每一义项中的示例,把time在各种情况下的确切含义和用法表达得清晰无误。又如首词aardvark的对应词是:土豚(非洲食蚁兽)。对于不知土豚为何物的人来说,看到解释性“括注”便了然于胸了。

  词语搭配总起来说比较容易,如 wafts of perfume/smoke 译为“阵阵香气,缕缕青烟”, bitterly disappointed 译为“极为失望”。有些则要费些心思, 比如我在前文提到过的juicy gossip。我在审定“牛津中阶”时,发现这个短语译为“使人感兴趣的流言”,因同族词典可互相借鉴,查看高阶六、七版都是这样翻译的。我觉得这个译文欠妥,因为词典上gossip的释义是“对别人的私生活所说的不友善或不真实的话”,也就是“流言蜚语”,这种贬义词怎么能使人感兴趣呢?于是,我便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什么样的流言蜚语才能引人注意呢?最后译成了“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流言”。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鼻子有眼儿”意为“形容把虚构的事物说得逼真,活灵活现”,这正是对 juicy gossip 的真实写照。

  习语也是一种短语,但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翻译时应特加用心。如think out of the box就按原文形式译成了“跳出框框想问题”,还给出汉语成语“另辟蹊径”。be all things to all men/people便直接译成汉语成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时则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如示例You can talk the talk, but can you walk the walk?中的talk the talk, walk the walk是个习语,意思是“说得好听,做得漂亮”,可是这个句子译成了“你说得头头是道,可你做得到吗?”在I’ll give her what for if she does that again句子中,give sb what for是个非正式的习语,意为“给予惩罚”,因此按口语译成“她若再这样做,看我怎么收拾她”。这两句虽有所变通,但还都保留了成语或俗语的形式。

    示例大多是脱离上下文的孤句,有些在翻译时必须反复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在修订他人稿件时,遇到这样的句子:It’s too much of a fag to go out. 原译是“苦活太多,无法外出”。我从译文中发现有三个误判:首先,这不是个 too…to 的句式,it 是形式主语,实际的主语是不定式to go out;其次,to go out 不是一般意义的“外出”,《牛津高阶》对这个短语动词,给出的释义是“出门参加社交活动,外出交际,外出娱乐”;再者, “too much of a/an + 名词”是个词组,意为“太过……太多……”,如 He’s too much of a cold fish. (他是个过于冷漠的人)。 据此,整个句子应译为“外出参加社交活动这苦差事真是无聊之极”。又如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 elect to work from home. 原译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决定离家去工作”。“离家去工作”应该是to work away from home,没有了 away,from home不会是“离家”的意思,但查遍词典,找不到这个词组。经反复思考,觉得现在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电脑从家里和外界联系,进行工作,和传统意义上的 to work at home有所不同,于是改译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工作。” 又如,They seemed unaware of the drama being enacted a few feet away from them. 原译为“他们似乎并不知道在离他们几码远的地方正在上演这出戏。”这有点儿不合逻辑,查一下词典就知道drama还有“戏剧性事件”的意思,enact还有个含意“发生”,于是便改译为“他们对发生在咫尺之间具有戏剧性的事件似乎浑然不知”。说实话,我在翻译中出的纰漏也不少,深刻的体会是: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勤能补拙,翻译中遇到新的语言现象或觉得不合逻辑时,不要想当然,而是要勤查词典,多思考,就会避免错误。

  有人说,搞翻译应该是个杂家,如果什么都懂一点儿,就不会因说外行话而露怯。例如示例 They narrowly avoided defeat in the semi-final. 原译为“在半决赛中他们差一点没过关”。意思虽不错,但有点脱离原文,而不符合表达习惯,便改译为“他们在半决赛中侥幸躲过一劫”。又如 It transpired that the gang had had a contact inside the bank. 根据刑侦行话,译为“据报,这伙歹徒在银行里有内应。” 再如 She was accused of withhold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police. 译为“她被指控为对警方知情不报”。这样的译文做到了恰如其分。

  翻译不仅要有文采,还要做到传神。如The changing of seasons mark the passing of time.一句,我开始译为“季节的变化表明时光的流逝”,但仔细一琢磨,原文对仗工整,“季节”对“时光”,“变化”对“流失”,而且本来可以用名词change的,使用了动名词changing,和后面的 passing对应,显得颇有动感,文采彰显,像杯香醇的美酒,我的译文则像杯白开水,平淡无味,而又有废话之虞。推敲再三,最后译成“寒来暑往,斗转星移”。这样不仅文采相当,而且动态相宜,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解释:“时序变迁,岁月流逝”。又如 A ring at the doorbell announced the late arrival of Jack.原译是“门铃响声宣告杰克姗姗来迟。”这不仅略欠通顺,也未传达出原文的意境。试想,人们久等人不至,一定心生怨气,所以改译为“门铃一响就知道姗姗来迟的杰克驾到。”敬辞“驾到”把人们心里的愤懑和讥讽表露无遗。又如The restaurant was no more than a glorified fast-food café.的原译为“这家餐厅不过是个美化了的快餐馆而已”。把glorified在此译成“美化了的”不仅费解,也容易造成歧义。因此改译为“这地方美其名曰餐馆,其实只不过是个快餐店而已”。不屑之意跃然纸上。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王玉章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825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