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文洁若:翻译,勤能补拙
文洁若:翻译,勤能补拙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2-12
 

文洁若简介:

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生于1927年,现年85岁,女。贵州省贵阳人。精通英语、日语。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英语专业。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科编辑、编审,苏联东欧组编辑,外文部亚洲组日本文学翻译,《日本文学》丛书(19卷)主编,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她先后翻译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十八部中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日本的井上靖、川端康成、水上勉、三岛由纪夫等知名作家的作品都是经她的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译著有《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芥川龙之介小说选》、《天人五衰》、《东京人》以及与萧乾合译意识流开山之作《尤利西斯》等近千万字。2004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中国网12月6日讯 (记者 张锐) “写作得有点天才,翻译呢,天赋不一定很多,苦练就行,”12月5日——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一天,85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作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文洁若在接受中国网的独家专访时说,“要做蜜蜂,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像我这样资质其实很平常的人,还是更应该去做翻译,”文先生谦逊地说道,“萧乾的那些灵感,我就没有过。”

萧乾、文洁若伉俪曾联袂翻译过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译文广获赞誉。谈到翻译这本巨著的始末,文洁若说,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值八岁的她曾和家人在日本呆过两年。有一次,父亲在逛书店的时候,指着门市部里摆着的五册袖珍本《岩波文库》版《尤利西斯》日译本对她说:“你看,日本人连这样难懂的书都译出来了。”这句话,在年幼的文洁若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文洁若回忆说,当年接到《尤利西斯》翻译的时候,她刚退休,刚好也终于有时间来专门做这个事情,再不会因为本职工作而耽误。作为一个资深的日文译者,她上佳的英文几乎没用上过,这也促使了她决定和萧乾合译这本“天书”。

“我一直以来的主要工作是编辑,(退休前)我一天也没有做过专业的翻译,都是业余的。60岁退休,又返聘了两年半。就在刚刚退下来,不再工作了的那时候,接了这《尤利西斯》,”文洁若说。

不过,她还是有些遗憾。 “可是我也有不足:文言文,大概我和萧乾都有点这样,他的文言文也不太好。本来《尤利西斯》,如果要翻得更好的话,文言文你应该也懂,各种文体都懂,才好,缺陷就是这个。”

12月6日,文洁若荣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表彰她的翻译工作为国家对外交流和软实力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她作为一名优秀翻译工作者为促进中外交流所做的突出贡献。

谈到自己这些年来最满意的翻译作品时,除了她和萧乾合译的《尤利西斯》之外,文洁若说,在她的译作中,她非常满意池田大作的诗集,此外还有爱•摩•福斯特的《莫瑞斯》和川端康成的《东京人》。“以前我都是业余做翻译,现在我能全日制来做,没有干扰,所以翻译得比较满意。”

据她回忆说,自己本不太爱写文章,但萧乾给了她鼓励。写作也让她更加丰富了自己:“那时写文章表达不出来,我就常常临时抱佛脚,去查书看书,看看有些词,还真的对上了。所以必须要看中国好的创作,一定要靠经典的东西。”不过无论如何,文洁若始终笃信,翻译这回事,最终还是要“勤学苦练”。

“怎么才能搞好翻译呢?我觉得中文外文都得好,才能搞好翻译。有一样缺了都不行,”文洁若说,“你光是外文很好,你中文表达能力不行,那不行;你中文表达能力再好,你日文看不懂,看得不够精确都翻错了,那也不行。”

此外,文洁若还认为,译者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譬如“神父”和“牧师”之间的区别,字典上没法查,如果没有对宗教背景的了解,是无法准确地翻译出来的。

对当今译界的一些不良现象,文洁若也嗤之以鼻。她说:“罗新璋跟我说,他翻译的《红与黑》被人剽窃走了,就改了个名字,文章内容完全一样。不应该这样,出版社也不应该。罚译者的同时也应该罚出版社。出版社为了钱,什么都不顾了。这是一种诈骗啊,就是没惩罚。罗新璋没工夫管,他岁数也大了。那些人就发横财去了。”

莫言获诺奖证明翻译的重要性

莫言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出版界、文化界和媒体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个话题的讨论持续升温。莫言一行已于12月5日出发飞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从莫言获诺贝尔奖我也有所感受,”文洁若在聊到这个话题时说,“为什么他能得诺贝尔奖?除了他本身写得好之外,主要是有很好的翻译,所以翻译工作非常重要。人们爱读,爱读影响就大,翻了那么几本,慢慢就可以得到国际的认可。”

由此,文洁若还为文学巨匠巴金感到惋惜,“巴金就挺可惜,”她说,“1949年以前,他写的《寒夜》、《憩园》,都翻成法文了,法国人就非常喜欢,假如他再有这么一两部呢,其实他就可以得诺贝尔奖。可惜那时的时局就不允许他,解放后他就不能再写《憩园》、《寒夜》这样的作品了。”

在接受采访之前,文洁若刚刚写好一篇5000字的文稿,名为《每日读书,其乐无穷》。在文中,她引用了《文汇报》上对莫言的解读和批评之声:譬如评论家肖鹰感觉后期的莫言作品“体现出来的是语言狂虐和精神犬儒,凶猛但缺乏厚度”。而雷达则不讳言在如何认识和定义莫言方面,评论界至今还拿不定主意,更有绕不开的“暴力美学”、“粗俗狂欢”等问题。

“不是莫言得了奖就得拼命夸拼命夸,不是,他们指出他的不足。比如就说‘檀香刑’,其实没有这个刑,是莫言自己创造的,”文洁若说,“他后来有些作品不怎么好,但得奖的作品都是好的。就莫言来说,我觉得这人是很虚心的,我见过他两次,见他的时候,都有大江健三郎在场。大江健三郎早就很欣赏莫言了,对村上春树却不以为然。”

对于同为获奖热门人选的村上春树与诺奖失之交臂,文洁若则认为诺贝尔评委们的眼光是正确的。“他的书,拿‘饮食男女’四个字概括就行了,从头到尾都是,”她说,“这个作品(《挪威的森林》)竟然在中国也有40万册的销量了,年轻人都爱看。我却要说很糟糕。应该好好引导,不只引导作家,也要引导学生。为什么爱看这种书?很糟糕的,要受影响就糟糕了。我就看了一天,看了10个小时我就够了,我就不看了。”

现在,文洁若很担心莫言像当年因《千只鹤》、《雪国》等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那样被媒体扼杀,“希望中国媒体少干扰他一些,让他继续写下去,我相信他也会虚心接受前辈们对他提出的意见。”

“中国要强大,别国就会尊敬你”

不久前,文洁若赴日本参加了“萧乾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她第三次去日本。无论是日本友人的热情接待,还是大学里摇着中国国旗欢迎她的学生,都让她感触颇深。

“我七岁到九岁期间,也就是1934-1936年,在日本。那时最难忍受是,日本人叫我们‘支那人’,甚至叫‘支那佬’,”文洁若回忆说,因此当父亲宣布要回国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得蹦蹦跳跳。“后来我在1985-1986年又去过一次,在那呆了一年。那时中国已经不同了,他们很客气,叫中国人,再不敢叫‘支那人’了。”

据文洁若说,之所以这次她对日本的印象最深,“一是因为虽然有钓鱼岛风波,但日本人对中国依然很尊重,”她说,“二是我看到有些中国人竟然可以在日本教日本人学习日本文学,这非常不错。”

“就是感到中国的强大,就会让人家很信服你。中国自己要稳定,把贪官污吏解决了;中国要强大了,就谁都不敢欺负了,”她补充道。

另外,文洁若还特别提到自己此次日本行去了松本清张纪念馆,又取得两本书的翻译授权,预备要在未来一两年内完成它们的翻译。

“当然,现在只能量力而行,不能拼命了,”85岁的她依然精神矍铄,“现在我一般是做八小时家务,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我不愿意多做,怕眼睛受影响。为什么我故意家里不雇人?也是怕要是别人都帮我把事做了,我就光写字,可能眼睛就过早地完了。我还想再工作一二十年呢,这个野心很大了,二十年后我就105岁了。但周有光不是107岁了还在继续工作吗?杨绛不也101岁了?所以是有先例的。”

来源:中国网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2197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