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莫言在瑞典“感受温暖”
莫言在瑞典“感受温暖”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2-9
 

    当地时间2012年12月6日中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亮相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瑞典学院出席诺奖得主新闻发布会。这是莫言得奖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首次公开亮相。

  12月7日,莫言在斯德哥尔摩赫尔比中学与一群学习中文的姑娘、小伙度过了一个温暖的上午。

  当天下午,莫言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见面会上提及上午的活动时说:“温暖的感觉一直保持到现在。”

  北京时间12月5日上午,莫言一行离开北京前往斯德哥尔摩参加“诺奖周”活动并领奖。离京之时,阳光灿烂。瑞典时间12月6日上午,因天气原因滞留赫尔辛基一晚的莫言一行终于踏上了瑞典的国土。抵达之时,冰天雪地。

  莫言直言:“出机场的时候,确实感觉到瑞典有些冷。”

  在斯德哥尔摩待了一天之后,莫言渐渐感觉到了温暖。20多位学习中文的赫尔比中学学生,更让莫言倍感亲切。

  为了迎接诺奖得主莫言,赫尔比中学的学生们提前做了功课。他们演唱的电影《红高粱》插曲,令莫言感触颇多。电影《红高粱》正是根据莫言作品改编的,该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看过《红高粱》的朋友都知道,影片插曲很粗犷。当年演唱的歌手是嗓子越哑越好,越用力越好。今天的瑞典姑娘小伙,却唱得特别温柔,听起来非常像情歌。同样的旋律、歌词,不同的人唱,感觉还真是不一样。”

  莫言的一席话,逗乐了在场的华人华侨及部分瑞典当地的文学爱好者。

  莫言说:“我和瑞典的孩子们在一起,感觉非常幸福;和瑞典学习中文的孩子在一起,感觉更加幸福。尽管这些孩子们学习中文的时间都不长,但已经可以和我直接交流了。”

  莫言话锋一转,从说中文的孩子,转移到了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上。

  他说:“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我之所以获得诺奖,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我写《生死疲劳》,初稿只用了43天。瑞典汉学家陈安娜,整整翻译了6年。”

  “我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景观,最好到这个国家走一走、看一看;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学,就要读一读这个国家作家的作品;如果要对一个国家、人民的内心生活有准确的了解,最好去学一学这个国家的语言。学习各自的语言,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可靠保证。”

  当天上午,莫言还和赫尔比中学的姑娘、小伙们一起用中文造句、练习中国书法。莫言执笔留下墨宝,只是他觉得自己的书法还不如一位瑞典小姑娘。“我也表演了一些书法,只是感觉我写得还不如他们好。我和一位女孩子说,如果把你的字盖上图章,都可以拿到中国去卖钱了。”莫言说。

  赫尔比中学学生让莫言感到温暖与亲切,还让他有些羞愧。因为他承认“除了中文之外,其他什么语言都不会”。

      中新社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 

  中新社记者 沈晨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492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