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0点30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走上了瑞典学院演讲厅讲台,面对着来自全球媒体的摄影机和现场的400多名听众,发表他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1点07分演讲结束,比预定时间提前6分钟。
演讲全文提前发放
瑞典学院不大却典雅庄严的演讲大厅金碧辉煌,莫言身穿黑色中山装,用缓慢而清晰的汉语发表演说,他的演讲题目,正如之前诺贝尔官网的预告,是“讲故事的人”。
在演讲开始一个小时前,主办方开始允许观众入场,而瑞典文、英文、中文、法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六个语种的演讲稿也同时发放。提前到场的听众在莫言开讲之前就全文读到了这份珍贵的演说词,而聆听的过程,则更多变成了欣赏、回味与思考。
现场给全世界讲故事
在给莫言的授奖词中,瑞典学院称莫言“用幻觉的现实主义,结合历史与当代,写出了中国的现实”,诺奖表彰莫言讲故事的能力,将莫言的写作与世界文学史上讲故事的大师——福克纳、马尔克斯、君特·格拉斯、狄更斯以及中国的蒲松龄联系在一起。而莫言也正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在获奖的两个月后,对这个光荣的表彰做出回应,发表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声明。瑞典当地电视台、诺贝尔官方网站以及全球众多媒体对这一历时45分钟的演讲进行了现场直播。
在莫言的获奖演说中,他谈到了自己善良而坚毅的母亲,谈到了他孤独和饥饿的童年,谈到了他从一个听说书的孩子到一个“现代说书人”的成长之路,谈到他从西方现代派到回归并超越中国传统的写作道路,谈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谈到了对人性的复杂与朦胧的深刻理解。针对关于他的种种批评,莫言说,“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这个热爱讲故事、讲出了无数好故事的作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诺贝尔的讲台上,莫言用讲故事的方式,让现场的400多名听众与全世界的人感受到了故事的珍贵与力量。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莫言
现场直播
●北京时间昨日0点20分瑞典学
院演讲厅,400多名听众陆续到场。记者在现场看到了莫言的妻子和女儿,诺奖评委马悦然、翻译家万之、《莫言文集》的出版人曹元勇等人。
●0点30分整身着黑色中山装的莫言在诺奖评委谢尔·埃斯普马克的陪同下到达现场。全体观众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息。
●0点32分莫言的演讲从母亲的故事开始。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坐在讲台右侧第一排的位置,凝视着讲台上的父亲,聆听着父亲讲述祖母的故事。记者看到,管笑笑的脸在抽动,很显然,她在努力地控制自己,好让自己不要哭出来。
●0点46分莫言开讲十五分钟。他说,“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现场的中外观众脸上露出会心微笑。
●0点58分莫言开讲第二十七分钟,第一次谈到了父亲。莫言说到他写作之初曾使用许多家乡人的真实姓名,因此发生过与他小说中同名者找到他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父亲替莫言向他们道歉,但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现场有观众笑出声来。
●1点07分莫言演讲结束,比预定时间提前六分钟。现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散。莫言走下讲台,从埃斯普马克手中接过一束鲜花,接受全场观众的祝福。掌声结束后,主角很快从演讲厅正门离开现场,观众则流连议论。
现场反响
感动于莫言的坚持
演讲完毕,记者询问前座的听众能否接受采访,这个身穿唐装、四五十岁的中国女性面有难色,“我不太会讲话的。”
记者继续有点“无礼”地纠缠,这位名叫郭锡华的女子才说,“我觉得莫言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的坚持。他坚持讲故事,坚持写高密东北乡,坚持做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他走到了今天。你看他今天又说,他会继续坚持下去。我很感动,我想今天听了他演讲的每一个人都会受感动的。”
◀北京时间12月8日,莫言还参观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以东的利丁厄地区当地的一所高级中学,向学生们展示了中国书法技艺。
针对莫言演说网友褒贬不一
尽管瑞典和中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还是有不少人熬夜守在网上观看了莫言的演讲。对这篇演讲,网友们可谓是褒贬不一。
正方 感动人心坦诚善良
莫言全篇演讲颇富诗意,穿插了大量他对母亲、亲戚、家乡的叙述和回忆。
有网友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他的东西,他的思緒可以好细腻,又可以好天马行空。他一个农村孩子竟然可以得诺奖文学奖……他对母亲的记忆好动人。”
关于演讲主旨,有网络评论写道:“饥饿、苦难、人性是他演讲的主旨。人都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莫言的坦诚和忏悔,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向莫言勤劳善良的母亲致敬!”
莫言最后的三个故事也令人印象深刻。有网友表示,这些故事“说得自己忏悔不已”。
反方 缺乏深度不知重点
与正方一边倒地赞扬莫言演讲“情真意切”相比,持否定意见的网友观点则集中在“演讲深度不够”、“语言不好”这两点上。更有人直言不讳表示,“深夜躺在床上拜读莫言的诺贝尔获奖演讲稿,感觉就像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谁能点拨我一下好在何处?”
对于莫言的演讲语言和内容,有网友批评称:“这样的故事,外国人能听懂吗?太多中国味道和中国特色背景的东西,连我对农村还算比较熟悉的人读起来都有一种陌生感。莫言,不如惜言,话多,败矣。”
也有网民将莫言的演讲与历届诺贝尔奖得主相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讲故事的人的讲演跟2007年帕慕克的《我父亲的手提箱》很相近,但比后者差了点深度。”
更有人直接批评莫言的演讲内容太肤浅,无理论深度。“不知西方各大学的文学理论家听了莫言演讲会作何感想,这样一个诺奖获得者居然在西方宫廷给大家普及中学水平的现代文学理论。西方一百年的现代文学史情以何堪?”
微评论
王久辛(诗人):世界文明的标准不能没有中国文明的参与,包括思想、文化、艺术及文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莫言的获奖,虽然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最少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开始向西方渗透了。也就是说,开始真正影响世界啦。”王久辛对此充满信心,“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孟繁韶(企业家):此时,我正在莫言的家乡,看他的获奖感言。以前曾说“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为高密三绝,家乡的人说,现在有四绝了。
黄燎原(诗人):莫言很会讲故事,诺贝尔奖演讲直播还是很拉丁美洲,很魔幻现实主义。但,是不是说得有点儿多,有点儿散?我本来酒酣,现在有点儿酒醉。
岳成(律师):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们民族的喜事,我辈为之骄傲。我们都为有莫言这样的作家倍感欣慰,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出了很多大家,今天有莫言获奖,今后会有更多的作家写出优秀作品,展现我们国家的风貌,民族的精神,人民的美丽。须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