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大藏经介绍
大藏经介绍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2-5
 

  《大般若经》600卷,480万余字。本版次共十册,精装。唐代玄奘大师翻译。此经是精修佛学不二法门必读之书。其中《心经》、《金刚经》是《大般若经》中一小部分。

    此经总有十六会,其最早形成的似是八千颂般若,即相当于此经第四会的《小品般若》。其梵本于后汉灵帝光和初(178)由天竺沙门竺佛朔赍来中国,次年与月支沙门支娄迦谶在洛阳共译成十卷,名《般若道行品经》,通称《道行般若经》。此为《大般若经》别行本传入中国的开始。随后三国时代吴支谦又将此本重译成《大明度无极经》六卷,康僧会又别译成《吴品经》五卷(今佚)。另有魏地沙门朱士行,以佛朔等所译《道行般若》文义扞格、译理不尽,遂西行至于阗求得梵书《二万五千颂般若》九十章(品),遣其弟子送归洛阳,由于阗沙门无罗叉于晋元康元年(291)在仓垣(今河南陈留县境)译成二十卷,名《放光般若经》,即相当于《大般若经》第二会的所谓《大品般若》。同时敦煌沙门竺法护也从西域得到此《大品般若》的另一个梵本,译成《光赞经》十卷。东晋名僧支遁曾以此大小二品对比,并称此外还有未传入晋地的六十万言的大本《般若》(《大小品对比要抄序》),是为当时汉地学者对于般若部类的初步了解。其后姚秦鸠摩罗什在长安重译出大、小品及新译《金刚》等部般若,其弟子僧叡《小品经序》中即说《般若经》的梵本有十万偈、大品、小品、六百偈本四种。随着《濡首般若》(宋翔公译)、《文殊般若》(梁曼陀罗译)、《胜天王般若》(陈月婆首那译)等陆续译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仙论》中,更总说有八部般若,即十万偈、二万五千偈、一万八千偈、八千偈、四千偈、二千五百偈、六百偈、三百偈本八种。陈真谛、隋智顗、吉藏等皆同此说(但各本所配列的汉译经名,诸师所说各有不同)。显示这时对于般若部党之说已续有扩展。及至唐玄奘于龙朔三年(663)在坊州玉华宫寺译成全部《大般若经》十六会,共六百卷,不仅全译出来传说的八部《般若》,而且还译出前所未闻的好几部《般若》,大大超越了当时佛教界有关般若部类的知见范围,而使学人震惊于这部大经文义的广博。因而此经实为诸部《般若》总集大成的经典。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所说:当时玄奘曾由印度求得此经总二十万颂的梵本三部回国,长安名德以前代所翻未曾完备,因请玄奘加以全译。奘以唐京事务烦多,《般若》部帙巨大,须要在僻静的地方专志宣译。便请得唐朝廷许可,于显庆四年(659)冬十月由长安移至坊州玉华宫寺,从翌年春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此经,时诸大德以经文广大,曾请仿照罗什的译例,删去繁重;玄奘心有未安,为求周详,悉依梵本,不加省略;并于翻译时,参照所赍来的三种梵本,文有疑误,即详加校定,殷勤省覆,审慎周详。他的上首弟子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在场笔受。玄奘译时每虑无常,经常勉励诸人努力加勤,莫辞劳苦。至龙朔三年冬十月二十三日译成为六百卷,分十六会。其中前代已有译本而由奘加以重译或改译的有六会,即第二会旧有西晋无罗叉译二十卷本《放光般若经》、竺法护译二十卷本《光赞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二十七卷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种,而重译为七十八卷。第四会旧有后汉支娄迦谶译十卷本《道行般若经》、吴支谦译六卷本《大明度经》,苻秦昙摩蜱共竺佛念译五卷本《摩诃般若钞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十卷本《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四种,而重译为十八卷。第六会旧有陈月婆首那译七卷本《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一种,而改译为八卷。第七会旧有梁曼陀罗仙译二卷本《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僧伽婆罗译一卷本《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二种,而重译为二卷。第八会旧有宋翔公译二卷本《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一种,而重译为一卷。第九会旧有姚秦鸠摩罗什译一卷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北魏菩提流支译一卷本(同经)、陈真谛译一卷本(同经)、隋笈多译一卷本《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四种,而重译为一卷。又前代未有译本而由奘初译出的有十会,即初会四百卷、第三会五十九卷、第五会十卷、第十会一卷、第十一至十六会二十二卷,合共初译达四百九十二卷。特别是其中第一会梵本十三万二千六百颂的译出(见《法苑珠林》卷一百),满足了此土学人由于从来的传说中屡屡提出大部《般若》有十万偈颂(见《大智度论》卷一百、《金刚仙论》卷一、僧叡《小品经序》、梁武帝《注解〈大品经〉序》、隋智顗《金刚般若经疏》、吉藏《大品经义疏》卷一、《历代三宝纪》卷十二所载崛多三藏的传说等)的想望,因而此经的译出对于素重般若的中土大乘佛教具有甚大的意义。

    此经在藏文译典中,未有象汉译本那样汇合诸会《般若》为一整部的译本,而只有各会各别的传译。现存藏译本有失译的《十万颂般若》(相当于汉译本初会),失译(或智军译)的《二万五千颂般若》(相当于汉译本第二会),失译(或智军译)的《一万八千颂般若》(相当于汉译本第三会),释迦军、智成、法性戒共译的《八千颂般若》(相当于汉译本第四会),失译的《七百颂般若》(相当于汉译本第七会),戒帝觉与智军共译的《金刚能断般若经》(相当于汉译本第九会),失译的《百五十颂理趣般若》(相当于汉译本第十会),胜友与智军共译的《五波罗蜜经》(相当于汉译本第十一至十五会),戒帝觉、胜友、智军共译的《善勇猛问说般若经》(相当于汉译本第十六会)等。

    来源:佛教在线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92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