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一位历史学家说,世人带着希望和恐惧跨进20世纪,可是赵元任进入20世纪时才9岁,他没有一丝恐惧,倒是满怀着无穷的希望和活力跨进20世纪。这希望和活力,贯穿了他的一生。
赵元任不是社会改革家,他甚至不像他的好友胡适那样是参政议政从政的社会活动家,他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人文学者,他一心向往着一种平静的、淡泊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和宽松的能够平等地相互切磋的学术环境。他爱的是书,是音乐,是图画,是科学,是语言,是文字,是美,是一切美好的精神产品,当然,他爱人,爱寻常的善良的普通人,爱人的高尚品格。
很多人认为赵元任主要是位语言学家,是《国语入门》、《汉语口语语法》以及《语音体系的音素解决法之非独特性》之类文章的作者。然而在中国,他是以《上山》、《海韵》,还有一直受欢迎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些歌曲的作曲家而知名。从小,赵元任喜欢音乐,他的歌曲有直接从吟诗中发展出来的旋律,也有把他亲自听到的苏州和北方的船夫号子编成的歌曲,在《卖布谣》中甚至采用无锡的方言演唱。在他的歌曲中,相当大的部分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而在技巧上又是那样成熟自然。
1981年,赵元任一家人到上海音乐学院来,他十分高兴,还用无锡方言唱了他自己的《卖布谣》。回美国后还来了一封信给友人,说“明年一定要再回来畅聚”,不幸这个预约未能实现,就与世长辞了。依照他的遗愿,他和夫人的骨灰撒在了太平洋里,流向了东方,流向了故国。
大师远去,但灵魂永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作者:涂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