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音乐剧演唱会《一屋宝贝》将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大会堂上演。《一屋宝贝》曾在港澳地区火爆热演三年,五度公演,曾获得香港舞台剧奖六个奖项。
本次音乐会由《一屋宝贝》作曲高世章对原作音乐重新编排,以崭新的“音乐剧演唱会”表演形式呈现。高世章是纽约大学首位华人音乐剧创作硕士,刚出道其作品便获美国重要音乐剧奖理查德·罗杰斯音乐剧奖。回港后从事音乐剧及电影作曲,曾四度夺得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并为音乐剧《雪狼湖》(普通话版)出任音乐总监,曾凭《如果·爱》的音乐,获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多个音乐奖项。针对本次音乐会,高世章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
翻新之作:追求歌者与听者的心脉相通
《一屋宝贝》讲述一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的故事。当亲人纷纷死去,她如何更有尊严地成长。导演彭镇南说,此次借用了粤剧虚实并用的方法来说故事。
“虽然音乐剧演唱会这个表演形式在百老汇已经出现了二十年,但粤语音乐剧却没有先例。”高世章承认《一屋宝贝》的创作让他感到压力。“它是我感情最赤裸的作品,可以说是另一个层次的作品,跟我以前的创作不一样,音乐不需刻意修饰,感情就到位了。”高世章告诉南都记者,《一屋宝贝》跟观众会有很特别的联系,观众仿佛也坐在这一家人的客厅里面,听演员唱一首首细诉亲情、友情及爱情的歌曲,“我追求的就是那一种歌者与听者之间心脉相通的关系。”
翻译与原创:改来改去,精华都流失了
“近十年内,随着音乐剧的演出形式在香港慢慢推广开来,香港传统的戏剧和歌曲创作慢慢同音乐剧有所融合,开始出现一些本土的创作。”高世章说,香港音乐剧早已走出翻译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阶段,“现在《猫》在香港不一定会卖得好,香港有很多人喜欢看音乐剧,我们需要用音乐剧来说明自己”。
“实际上,这些音乐剧始终还是英文原版比较好,改来改去都很怪,尤其是音乐,很多精华都流失了,只是为了让人容易理解。”高世章认为,好的音乐剧必须要能和自己的语言相契合,“香港有自己的一套文化。好的音乐剧其实不多,写的人也很少,改编也没有什么意思。最后还是要做自己的东西。”
香港音乐剧:小成本保证艺术的空间
虽然音乐剧在香港有着良好的前景,但高世章也承认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也面临着观众流失的问题。他说,现在的百老汇商业气氛非常浓,他们害怕失去观众,所以常常选择改编一些电影,单纯的艺术性的音乐剧现在创作得并不多。
“我觉得现在比较好的是,香港音乐剧的商业压力没有百老汇那么重,除了商业的东西外,我们还能说点其他的故事。因为香港原创作品,几乎没有多少是大卖的,所以我们现在也不大在意这些,所以我们自己还是在创作艺术作品。”高世章说,至于以后香港可能会出现一些纯粹商业的本土音乐剧,这或许也是好事,说明香港音乐剧市场日趋成熟,只是其中需要寻找到艺术和商业的平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