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高一(4)班
年龄:16岁
爱好:英语、音乐、二胡
曾获奖项:
200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个人一等奖
2010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 初中组三等奖
2010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能力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 初中组优秀奖
2010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英语口语电视大赛初中组省一等奖
2010年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江苏省个人特等奖
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立场文件奖
参加2012年第五十九届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
“各式各样的英语竞赛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经历与磨练。”成功获得2012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江苏赛区总决赛高中组特等奖后,南外仙林分校的李昊宇告诉记者。对于这个高一的男生而言,学英语似乎从来不是什么难事。从小学开始,李昊宇成长轨迹里便频现英语大赛的获奖记录。而他甚至还将自己就读的学校南外仙林的素质教育模式融进了“希望之星”的决赛演讲内容中。
演讲谈中国教育现状,他解析了“南外仙林”
早在参加今年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之前,李昊宇就已经暗暗和自己较上了劲。“两年前稚嫩的我曾经在大赛的观众席里坐着,仰着脖子羡慕地望着那些口语‘大神’们微笑着走上领奖台,捧回属于他们的荣誉,他们的胜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昊宇说出了和自己较劲的原因。初中时的他曾经有过参加“希望之星”的经历,但最终三等奖的结果让他十分不满意。
为了一偿夙愿,李昊宇分外重视今年的“希望之星”。“光是半决赛的题目《与世界对话,分享我们的梦想》,我和指导老师就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李昊宇成功在90秒的限定时间里完成了半决赛的命题演讲,闯入了江苏赛区的总决赛。总决赛的比赛分为即兴演讲、评委提问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三个环节。“我在即兴演讲里抽到的题目是‘中国教育的现状’,这个题目有点大。”李昊宇的临场应变能力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而南外仙林的素质教学模式成为了他切题的关键点。“我给演讲分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讲述的是现行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体现公平性的。而第二个层次是对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的构想。”在回答中,南外仙林的教学培养模式成为了李昊宇演讲举例时的“素质教育模板”,“体育节、外语节和模拟联合国应该成为高中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非常好。虽然应试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不可否认的存在,但至少来说也有很多教育人认识到这一点,在积极地去探索素质教育。”李昊宇谈到自己的认识。
学好音标是英语流利发音的关键
翻翻李昊宇的成长记录,英语大赛获奖记录屡屡出现。而他也当之无愧成为了同学心中的“学霸”不光英语成绩十分突出,综合成绩也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十名。对于英语学习,李昊宇有着自己的诀窍。“在上高中之前,我买了本语法书,一个暑假里自学完了高中三年的所有语法。”语法是不少学生英语学习和考试时极大的“拦路虎”,但李昊宇对其却并不畏惧。“提前预习是必要的,我在预习时没吃透的部分老师上课再一讲解,基本上便没有什么是吃不准的了。”课前预习极好地抓住了语法重点,李昊宇的英语学习因此十分轻松,“课后除了作业,我很少额外做习题。”
而他在参加“希望之星”时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也成为了不少同学羡慕的对象。李昊宇告诉记者,学好音标是英语流利发音的关键,“我的英语基础打的比较牢,尤其是开始学音标时很关键,每个音标都学扎实,发音饱满了,在表达所有单词时便能底气十足。”而多场大赛积累的经验对于他的英语学习也帮了大忙,“我个人认为各式各样的英语竞赛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经历与磨练。从‘希望之星’到模联,每一次的竞赛都让我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能力有质的飞跃。”
课外书籍他都爱看英文原版
“语言学不是自然科学,不需要像做数学那样做多少例题,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它,去感悟它,去把它运用到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里,多读,多说,多思,语言便可很轻松地学好。”多场比赛下来,李昊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正是这些比赛给了我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和目标,我也希望有更多爱好语言的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这些竞赛,在比拼中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千万别认为李昊宇的生活里只有英语,这位模拟联合国赛场上信心满满的“最佳立场”代表在生活中的爱好其实十分广泛。语言、文学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已经贯穿进了他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中。英文原版的《雪莱诗集》《孔子的智慧》一直是他极为钟爱的课外书。“我曾经在看过林语堂的英文原版《京华烟云》后,再找来中文翻译版本的《京华烟云》阅读比较。”李昊宇说。阅读之余,他还会尝试自己写一些历史类书籍的评论和文学散文练笔。“初一的时候我考到了二胡十级。”李昊宇笑着补充道。
虽然还是高一学生,但李昊宇已经给自己的未来做好了规划,“我对外交很感兴趣,将来想到国外读语言类的大学,从事外交类工作。”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记者: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