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传奇作家韩素音自传成经典的“中国之音”
传奇作家韩素音自传成经典的“中国之音”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1-3
 
    韩素音2011年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

  其自传之一的《瑰宝》改编为电影曾获三项奥斯卡奖

  日前(时为2011年),韩素音自传体小说之一的《伤残的树》由上海世界出版集团推出。韩素音生于1917年,今年95岁高龄。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铁幕时期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最具吸引力。新书上架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韩素音及其亲友。

  本专题采写 记者吴波

  我花费许多时间阅读韩素音的作品,在一小时之内了解的东西,比我在中国待一年所了解的东西还多。

  ――伯特兰・罗素

  从家族中东西方文化碰撞

  呈现中国历史的侧影

  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她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以流利英文写作中国故事。其作品有30多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有《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及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1956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1994年,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巴金任会长)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伤残的树》是韩素音自传的第一部。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他们的相遇本应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惊艳碰撞,但在20世纪初期,这种交融却充满了苦涩与迷茫:玛格丽特对东方古国的浪漫幻想被乞丐、蝗虫、饥馑所取代,而心目中的“东方王子”,也成了无力保护妻子免受乡邻好奇目光及族间繁缛习俗纠缠的乡绅……韩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他们在家讲中文,出外学英语;吃欧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着中式服装、带着毛笔和铜墨盒上中国学校,下午又去法国修道院学校……

  全书通过作者父母对异国恋情的回述,比利时援华铁路协会代理人赫斯的自述,辛亥革命亲历者李劼人的讲述,作者三叔、四川美丰银行经理周见三的旁述以及作者童年记忆的影像回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道道生动的侧影……

  成理解中国的经典读本

  是周恩来激发创作热情

  韩素音告诉记者:“从1964年动笔写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书共分四部。每一部里包含历史、传记和自传,里面记录了几十年间的社会情况和历史事件,以及这些情况和史实对我父亲、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响。”

  而这部书的由来,又是来自1956年她回国以及以后几年和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大姐见面时的谈话。“周总理和邓大姐给我一些如此宝贵、如此有价值的启示,是我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新中国的远景,这种远景使我理解中国伟大的意义所在。他们对我的关怀和挚情激发了我的创作力,于是我感到自己必须把中国革命的情况以及使这一革命成为可能的中国人民,告诉给全世界。我在写这几部书时,也显示了我一己的斗争、怀疑以及对中国的热爱。”

  记者获悉,韩素音已出版36部著作,其中多数用英语写成,少数用法语撰写,被译成世界各国17种文字。除了著书出版,韩素音还在北美、西欧、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电台、电视台、大学和公众集会上,发表过两千余次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

  侄女眼中韩素音:

  挺拔优雅细心周到

  韩素音的侄女周晓东女士1982年曾到美国纽约和她小住过几天,她说,“一起生活才发现这个姑姑会做饭,烧羊肉非常好吃。”老人家精神特别好,在周女士醒来时,韩素音就已经坐在她的打字机前工作了。她过着规律健康的生活,每天早晨一起床先工作两三个小时,然后才吃早饭。之后,出门走五里路,边走边构思她的书。回来的路上,顺便再买点东西。在周女士眼中,韩素音挺拔优雅,是因为她能坚持每天走路,挺直了腰板走。

  韩素音对侄女细心周到,会注意她的发质跟自己的不一样,买一瓶适合她的洗头水, 会请教发型师:“你看她的脸型和发质,剪什么样的发型好看?”会带侄女逛服装店并告诉她:“衣服不需要多,但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样式和颜色。美国人工太贵,很少有人找裁缝做衣服。”一起挑选的绛红色带小白花的连衣裙到现在还是周女士的最爱,回家就要周女士试穿,还让她摆起姿势照了些照片。

  在纽约之旅结束周女士飞回芝加哥前,韩素音对她说:“来到美国,要多走走多看看。我的两个妹妹在凤凰城,明年你去她们那里走走,她们一定很欢迎你去。”过了一会儿,又说:“现在你看到的美国比中国富强;可是,再过二十年,你会看到中国一天天强大起来。”

  朋友金坚范眼中的韩素音

  她取笔名以明志

  “1981年底,我从国外使馆工作回来后,调到中国作协工作,便和韩素音女士有了工作上的正式交往,并成了好友……韩素音是中西爱情的结晶。她1916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受到了中、西传统文化的双重熏陶。她非常喜欢李清照的词,50年代初,还翻译过李清照的词。1935年秋,她获得奖学金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医学预科。1942年,因其丈夫唐保黄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武官,她也随同前往。她入伦敦大学完成了医学学业,在伦敦行医多年,又接触了英美文化。后来她在马来西亚行医达12年之久,还在南洋大学任教,讲授亚洲文学。”

  “她写的关于马来西亚的长篇小说《餐风饮露》至今仍被认为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最佳小说。长篇小说《青山青》是以尼泊尔为背景的。应泰国公主的要求,她以泰国为背景撰写了小说《女巫》。她与西哈努克国王相识了40年,去过柬埔寨20次。以柬埔寨为背景,她创作了长篇小说《八面玲珑》。1956年,她与印度工程师陆文星结婚,多次到印度访问和休假……1997年之前,韩素音每年来中国一两次。自1997年后,因健康原因不能远行,她没能再回国,但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情况。”

  “一如许多大作家,韩素音的本名周光瑚鲜为人知。她之所以要取这个笔名,许多人怕也不甚了然。韩为汉的谐音,她是要尽自己微薄之力在世界上喊出中国之音。名标其志,数十年来,她不改初衷,身体力行,无愧于这一笔名。中国是韩素音根之所系,可谓‘孤舟一系故园心’。”

  对话韩素音—— 书中涉及均为真人真事

  广州日报:这么多年了,读者一直在期待《伤残的树》重新翻译出版,能谈谈当时您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吗?

  韩素音:我想写一本关于父母亲的书,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滋生发芽,长成了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

  我之所以诞生,是因为中国在1900年发生了一场“拳匪”之乱——欧洲人是这么叫的,中国人则称之为义和团起义。由于这一事件,我的中国父亲没有去考科举、做翰林,而是娶了我的比利时母亲。找树要寻根,我得回到根上去。

  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祖先那里就开始了,又向后延续到他的子孙那里。未来是从昨天开始的。有人只看到断裂的地方,而不能把它连接起来;但我得做到这一点,做我自己这样的人,继续成长。我不愿成为一棵煞风景的伤残的树。

  广州日报:您书里所涉及到的事件和人物是真实的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韩素音:在这本书里,一切记录都是真实的,一切事实都尽可能调查准确。与常规写法不同的是,这部书里既有自传、家族传,又有那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历史在内,也就是说,从个人和家庭的经历,衍生出历史事件和社会环境对我父亲、我家庭和我个人的影响。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确有其人,并非“杜撰”,只不过是将有些人物改名换姓而已,以免引起误会或麻烦。

  广州日报:作为一个旅居海外的人,您如何看如今中国的发展?

  韩素音: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的民族。改革开放30余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读者看看书中描写的旧中国战祸连连、民不聊生的情景,一定会感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中华文化是有强劲的生命力的。我所敬仰的周恩来总理若地下有知,一定会欣慰的。

    来源:重庆华龙网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285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