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为什么他翻译的莎剧成为经典?
为什么他翻译的莎剧成为经典?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11-2
 
    继2012年10月29日上午举行《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手稿》首发式之后,另一项纪念朱生豪百年诞辰的活动——朱生豪学术研讨会在昨天下午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除了缅怀朱生豪当年在山河破碎、贫困交加中坚持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伟大情怀和坚强毅力外,还为朱生豪年仅20多岁就担当起翻译莎士比亚名作这样的大任而深感钦佩,不少专家分析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剧作成为莎剧进入中国经典的原因所在。

  他为翻译工作

  树立了一个典范

  四川外国语学院教授、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李伟民认为,朱生豪翻译莎翁戏剧能达到“文而不越质而意显”的高度,把莎翁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正是朱生豪译本胜过其他莎剧译本的地方。李伟民说,朱生豪译莎,不仅达到了汉译莎剧的理想水平,也为翻译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制定了一个标准,他在民族和国家饱受凌辱的时期完成这些翻译,是爱国气节和坚持奋斗的生动体现。

  人民文学出版社苏福忠和张敏两位专家回顾了朱生豪译作的出版过程,他翻译的31部莎翁剧作,按照规模和系统程度来说,在中国是最早的。1979年,以朱译莎剧为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套莎士比亚全集。“这套全集发行量很大,影响也很大,除了时代和环境因素,高质量的译文是主要原因。”专家说。

  诗人素质

  沟通两颗伟大心灵

  东北师大教授孟宪强说,朱生豪是中国在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立功最伟”的一位翻译家,他翻译的莎翁戏剧不愧为翻译文学中的精品,而朱生豪之所以能在翻译莎翁作品上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功,其重要条件是他的诗人素质,正是这种诗人素质沟通了两颗伟大的心灵,融合了两个民族语言艺术的创造天才。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贸易分院教授胡德义认为,朱生豪翻译莎翁剧作时善于畅达原作的意趣,把握和再现原作的神韵,“朱译莎的划时代意义在于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字互相‘移植’时的空前吻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朱安博和任秀英列举了朱生豪翻译《威尼斯商人》中一个善于投机迎合的仆人在邀请夏洛克时说的话“我家少爷盼着你赏光,我也盼他‘赏’我一个耳‘光’呢”,认为朱生豪在翻译莎剧时很好地把握了莎剧里经常出现的双关语神韵,“朱译不但传神,而且贯气——台词的语气和字里行间戏剧性的气韵生动,通过朱生豪的翻译,汉语读者和观众能感受到莎剧人物的‘神气活现’。”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专家北塔说,朱生豪的翻译不是散文体,而是诗体,确切地说是散文诗体,“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剧作一直顶着散文体的帽子,却能让无数中国诗人一看就行脱帽礼。”

    来源:嘉兴日报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61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