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下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走进市一院,给广大医护人员做了一场名为“美感经验之互通”的讲座。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余老的幽默谈吐不时引人一笑。
再说“乡愁”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一诗中提到“船票”的意象,由于夫人是常州人,使得许多常州市民猜测,那是开往常州的船票。不过,余老笑说,其实是从美国开往台湾的船票。
当年,新婚燕尔的余光中离开妻子,独身赴美念书。每次回家,都需乘船。
“我对常州很亲切。”余老说,常州对他而言,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既是母乡,又是妻乡。
1949年离开,1992年终于有机会回大陆,少小离家老大回。余老说,自己虽然生在南京,但是,舅舅家住武进漕桥,小时候去舅舅家玩。那时对常州的印象是,鱼米之乡。
而回来之后发现,变化非常大,高楼特别多。“常州长高了,向天空发展。”
两岸三通后,余老常得机会回大陆讲座、活动,但他称,乡愁却并未减少。余老无奈感叹,自己的家乡变化非常大,亲戚长辈,朋友,同学,许多都已不在了。物非人非。童年里那种美好的记忆,少年时的许多美好记忆,也无处可寻。
“乡愁毫无消减,但大家都知道我已经写过一篇了,我就不好意思再写乡愁了。”余老补充,从大陆赴台的老一辈,依然普遍有这种“乡愁”情绪。
这份乡愁一直郁郁于心中,得不到缓解。
四个假想敌已经出现了俩
“我的四个假想敌,不论是高是矮,迟早会从我疑惧的迷雾里显出原形,一一走上前来,或迂回曲折,嗫嚅其词,或开门见山,大言不惭,总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儿,对不起,从此领取。无形的敌人最可怕,何况我在亮处,他在暗里,又有我家的‘内奸’接应,真是防不胜防。”
和每个普通的父亲一样,四个女儿长大的过程中,余光中时时忧心未来的假想敌——女婿的出现。有年轻男孩来敲门,就担心是又一个假想敌来掠宅……
不过,当四个女儿不乖的时候,恼怒的心情下,老人又会恨不得四个假想敌赶快出现,把她们通通领走。
余老说,现如今,两个假想敌已经走到明处,把女儿领走了。还有两个女儿虽然未婚,但也常天天有“假想敌”上门。“把女儿送到别人手里,非常纠结。”
讲座座无虚席
“到医院演讲并不无趣。”余老打趣,“我们说‘伤心’,又说‘断肠’,到底伤的是心还是肠呢?”
余老的讲座博得一片笑声。
市一院为什么请余光中老先生为医务人员作似乎与医学不搭界的有关文学、美学方面的讲座呢?院长何小舟解释说:同样当医生,有人成了白衣天使,而有人却成了“白狼”。
为什么?是人品在起作用。人品的培养,要靠人文知识的长期熏陶。目前,市一院在医疗技术上堪称一流,但服务质量与之相比却有较大的落差。要减少医疗纠纷,除了建章立制外,一个治本的措施就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这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坚持数年,必有成效。
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上半年起,市一院就成立了以硕士生导师陈同钰为主的医院人文沙龙,统筹规划医院文化建设。
陈同钰先后为大家作了“现代文明的困惑”、“孔子谈‘孝’”等讲座,同时邀请北京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钱世明教授、二军医大学教授高也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银河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王龙、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淦铭,以及常州音协主席史根源等专家学者来院,为大家讲“鲁学漫谈”、“古典诗词欣赏”、“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汇”、“两性文化”、“心理学与沟通艺术”、“音乐与人生”、“老子智慧与成功人生”等有关人文知识的讲座。
今年又开设国学系列讲座,已邀请江南大学教授学者作了史记与人生、和文化、饮食文化、佛教文化、吴文化等讲座。
链接:
余光中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的教授、诗人、散文家、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家。祖籍福建,生于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高校,曾被美国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至今已出版诗集21册,散文集11册,评论集5册,翻译集13册。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出版。诗歌《乡愁》更是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
来源:常州晚报 作者:刘琰 贾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