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翻译家:中国文学在德不畅销 《兄弟》仅为读物
翻译家:中国文学在德不畅销 《兄弟》仅为读物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9-25
 
    中国文学在德国基本上没有畅销小说,中国来的书籍再好也很难成为畅销书,在2007图博会上的“蓝色沙发”中德作家交流活动上,德国翻译家乌尔利克·考茨和著名作家阎连科探讨了中国文学在德国的现状及成因。

  曾翻译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余华的《兄弟》、《活着》以及王蒙等作家的书到德国的汉学家考茨,对中国文化十分了解,而他也刚翻译了阎连科的小说。考茨说:“德国翻译中国文学作品到现在为止还不太理想,有很多作家的作品还没有介绍给德国读者。”而译介过去的书也少有格外受德国民众追捧的。考茨自己十分喜欢鲁迅的书,德文学界评价很高,汉学家也非常重视,但他也承认一般的民众并不爱看,包括中国的名著《红楼梦》也是如此。而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人的书更多的是作为文学读物被翻译过去的,而不是畅销书。

  考茨遗憾的说:“余华的书在中国是畅销书,《兄弟》销量非常好。但是在德国,我把余华的《活着》翻译成德文了,但是在我看来不会超过四五千的销量,这在德国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还是要赔钱的。”

  阎连科认为这主要是由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德国人仍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另外翻译也是一个问题。考茨同意他的说法,德国人更喜欢故事性强的小说,“喜欢少而精,就是越少但是质量很好的。很多中国作家好像比较讲究篇幅。”而由于语言特点,汉字的内涵丰富,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德文,往往越翻译越长。在中国一个长篇小说是300多页,但是翻译成德文就变成了600页,而德国读者对超过300多页的小说就不太想看。此外,中国每年大概出800到1000种新的长篇小说,而“德国从事汉语方面研究和翻译的人,可能只有15个人左右。我们哪有时间看完那1000部作品呢?连100种都看不完。”所以,选择推介的标准又是一个问题。

  当问及德国作家雅各布·海因对中国文学在德国的看法,他说:“德国对远东的文学是很有兴趣的,但是这种兴趣常常有很多标签。比如这个标签是你需要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或者带有一些情爱色彩的故事。当然德国对中国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的,德国人会通过文学作品来了解中国,当然这种进程是比较缓慢的,但是目前已经开始了。”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李晓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618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