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为翻译“刀具”来回跑三趟 他们向世界讲述非遗故事
为翻译“刀具”来回跑三趟 他们向世界讲述非遗故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2-22
 

 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自身“多语种”“跨专业”的优势,从学校出发,足迹遍及上海,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形成了长达15万字的调研报告、9万余字的采访稿和口述史、2部多语种非遗纪录片、5种非遗合作文创产品,取得了8类21项阶段性的成果,向世界讲好上海非遗故事。
近日,记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采访时了解到,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负责人张礼骏是该校的西班牙语老师,在墨西哥留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当地的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听到还有人在说像玛雅语这样古老的语言,便被古文明所蕴含的生命力打动。回国后,他便萌生了深入挖掘中国非遗文化和艺术作品的想法。
2020年暑假期间,经过申报、筛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的8名同学成为项目一期成员。张礼骏表示,在团队成员的选择上尽可能发挥多语种、跨专业的优势,学习语言的同学对纪录片进行翻译,为非遗的海外传播打开了窗口;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的同学能够运用所学,为非遗做专业的市场分析;新闻传播学院的同学则能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拍摄、制作与非遗相关的纪录片。
在第一期非遗项目里,团队选择了顾绣、海派剪纸、面人赵、徐行草编、嘉定竹刻这5项非遗进行调查研究,5项非遗分别对应了绣、剪、塑、编、刻5种传统工艺。团队在进行每个项目的走访调研时,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让他们收获颇丰。
张礼骏介绍,在走访调研松江叶榭竹编时,传承人手中的一把刀具如何翻译,让大家犯了难,为了这把刀具的名称,调研的老师和同学前往当地来回跑了三趟。最后,通过查阅文献,才最终确定正确的文字。同时张礼骏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拓宽非遗文化传播渠道,让非遗文化进一步得到外国朋友的认可。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二期项目的团队规模越来越大,加入的队员也越来越多,将来他们不仅是助力非遗传习传播的“实干家”,更是致力于讲好非遗故事的“新生代”。(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20年12月21日 记者:张践

心译翻译工作室

英语翻译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70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