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期待的陕西电影《白鹿原》上映在即,此前曝光的海报引发各界关注。昨日,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敏对海报英文翻译提出质疑:认为将“白鹿原”译成White Deer Plain是不妥的,这样一来“把原著中白鹿原的‘原’变成了‘平原’”。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原来对“白鹿原”的翻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电影海报引发翻译质疑
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定档9月13日全国上映,此前发布的电影海报上的翻译一直用的是White Deer Plain。由于对白鹿原的熟悉,再加上对陈忠实小说《白鹿原》的喜爱,张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白鹿原》翻译成White Deer Plain,其中以plain(平原)一词对应‘原’,这样的翻译是不够准确的。简单说就是由于译者用词不当,把原著中的白鹿原的‘原’变成了‘平原’,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在她看来,“在译文中普遍应该遵守信、达、雅的原则,翻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小说原作的精、气、神。小说《白鹿原》通过对白鹿村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讲述陕西关中从清末到建国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写出了近代中国人的精神历程、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和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秘史的现实主义的画卷。电影《白鹿原》从小说改编而来,虽然现在还没上映,但也是属于文艺作品的范畴。电影海报直接按照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地直白翻译,明显是不对的。”
“白鹿原”的翻译成难题
随后,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作协文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秦泉安。虽然他从事翻译工作多年,但谈及中国文学名著翻译话题时,他的回答却显得比较慎重。“如果仅从地名来说,将‘白鹿原’翻译成拼音的Bai lu yuan是可以说得过去,但不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作为文艺作品的小说原著或电影,一般的英语翻译不宜过长。如果翻译成White Deer Plain,又显不出作品的内涵。考虑到小说主要人物众多,直接用人名翻译也不妥当。前阵子陕西作家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翻译成Greenwood Riverside,这个是没问题的。但《白鹿原》还不一样,因为‘白’和‘鹿’都还有姓氏的意思,并不是单纯只有‘白颜色鹿’的意思。”记者随即问他该怎么翻译才更准确?他的回答是:“真不好翻译,可以说是一个难题。”
采访中,有翻译界专家告诉记者,老舍的《龙须沟》和孙犁的《白洋淀》都是以地名作为文学作品的题目,分别被音译成Longxu gou和Baiyang dian。相比起来,“白鹿原”三个字的内涵很丰富,而且还有很多深意在其中,翻译起来不好准确把握。客观来说,要将“白鹿原”最传神的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既对关中文化非常熟悉、对小说精髓理解透彻,而且又很精通英语的人。
那么,“白鹿原”到底该如何翻译呢?张敏给出了她的看法。“白鹿原原面高度平均海拔600多米,整个原面走势呈东南—西北延伸,并逐渐缓慢变低,与西安市灞桥区相接,最高处在蓝田孟村乡段家一带,海拔约800米。白鹿原的原与可以称为plain的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的原相比,意思完全不一样。”她告诉记者,“我用White Deer Plain在网上搜索,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347000个,其中包括维基百科,可见这还是个相当普遍的错误。其实可以借鉴地理学上的一个名词,黄土塬的翻译是loess tableland,或者直接翻译成Bai-lu-yuan,这个词语算是咱们自己创造的,当然我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
来源:西安晚报 记者 曾世湘
QQ: 114063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