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亚芬是宁波亚乐克汽车公司工会主席、制造部课长。在亚乐克公司,邬亚芬虽然已是中层管理人员,但谈及吃苦耐劳,她仍首屈一指。
当过缝纫工,也开过工厂
37岁的邬亚芬,个子高挑,浓眉细眼,声音清亮,聊天时不时会有爽朗的笑声。谈起工作经历,她的脸上熠熠发光,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
1992年,邬亚芬高中毕业后,就到一家纺织厂工作,当了一名普通纺织女工。当时活累,工资又低,和她一起的女工后来有的坚持不住离开了。邬亚芬不怕苦不怕累,凭着聪明伶俐、勤学好问,短短1个月就掌握了操作技能,成为一名熟练工。也正是由于掌握了这门纺织技艺,在某大型纺织集团从5000个报名者中选拔18名技术人员时,邬亚芬脱颖而出。由于表现出色,邬亚芬也开始向管理岗位过渡。
就当邬亚芬觉得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没想到该集团把总部搬到了上海,而邬亚芬也只能选择离职。
有过管理经验的邬亚芬萌生了自己办厂的想法。邬亚芬招了20多名纺织女工,办起了承接外贸生意的纺织厂。但办厂确实辛苦,这一年,邬亚芬起早贪黑,瘦了10多斤,但工厂还是免不了亏损。“失败不怕,我尝试过了,没有遗憾,也不后悔了。”
经过这些历练,2002年,在宁波保税区的亚乐克公司招聘管理人员时,虽然邬亚芬只有一句简单质朴的话:“我懂缝纫,也懂管理。”但她却获得了该公司的认可,顺利成为了亚乐克公司的一员。
一人能带600个徒弟
“选择到亚乐克公司工作,我就想定下心来,把技术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地干下去。”邬亚芬说,亚乐克公司是日本上市公司丰田纺织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丰田汽车座椅及零部件的生产,对于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当时,公司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日本老总,另一个是翻译。”邬亚芬说,她到亚乐克公司是负责生产制造,可当时的她,连图纸都不会看。
只能从最基础的学起,邬亚芬先后跑了宁波大大小小的书店,买了专业书籍,仔细研究学习。
邬亚芬觉得还不够,工厂刚起步,很多项目需尽快上马。干脆,邬亚芬也不回鄞州邱隘的家了,搬到了公司宿舍住。这样一来,邬亚芬经常在办公室里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6点不到,她又起床看书。当时,邬亚芬的孩子不满2周岁,孩子生病了,她也顾不上,都交给了公婆照顾。
在宿舍里住了一年,邬亚芬不仅能按照图纸要求出色地组织完成产品制造,她还成为厂里的“多面手”,哪个环节的设备、产品出现了问题,都由她第一时间来解决。只要工厂有了新设备、新工艺,也都是邬亚芬第一个学会。掌握技术后的邬亚芬,还把她的技艺手把手地教给生产员工,并且定期给员工们开展业务培训。现在,制造部近600名的员工,几乎都是邬亚芬带出来的徒弟。
一口流利日语靠自学
跟邬亚芬聊天的时候,她时不时地会说上几句日语。当笔者正好奇时,邬亚芬解释说,虽然她没有经过专业的日语培训,但现在与日本人交流已经没问题。在专业术语上,如果与普通日语翻译相比,可能她还更专业。
刚到亚乐克公司时,邬亚芬还一句日语也不懂。“我想学会日语,能够直接与公司领导沟通,办事效率肯定更高。”邬亚芬说,起初,她就跟着日本人学着说日语,不理解意思时,她就利用日文与中文有些相似与对方沟通。那段时间,邬亚芬一有空就捧着日语字典,听着日语录音,只要有机会与日本人交流,即使日语再蹩脚,邬亚芬也要说上两句。
不到一年,邬亚芬就能与日本客商用日语进行沟通了。该公司专业的日语翻译,对邬亚芬也竖起大拇指,称赞其日语说得棒。
来源:宁波网-宁波日报 作者: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