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日语打交道,帮助外籍员工和本地同事交流,从去年9月份开始,罗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专职日语翻译。实际上,从一名总装课的普通员工到设计课的专业翻译,她花了整整18年。至今她仍然会感谢,公司2007年开办的日语沙龙对她提高对话交流能力的帮助。
想学一技之长 孩子妈妈学日语
梳着齐眉刘海,穿着秀气的蓬裙,设计课日语翻译罗敏,6日早上8:30一赶到公司,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由于正好有日籍设计专家来到重庆,因此,设计课的同事们都希望利用机会和专家进行有效的沟通。
罗敏站在中日同事中间,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流利的日语口语和对摩托车领域的熟悉,让她做起设计课的翻译来游刃有余。实际上,回到1993年,刚刚加入建设雅马哈总装课的罗敏,完全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那时她连片假名都认不全。
“当时人很小,总装课分发动机和成车两部分,分别由一位日本主管负责。”刚到总装课,性格害羞的罗敏,碰到外籍同事,只能害羞地用一两句最简单的日语,友好地跟对方打个招呼。每当这时,她总会想,要是能多寒暄两句就好了。
就这样,罗敏自发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免费日语培训。“刚开始很热闹,一个教室挤满50、60人,到后来,人越来越少,几乎都跑光了。”学习语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力,很多同事无法长期坚持,罗敏自己就经历过至少三次,从报名爆满、到正式上课一段时间后,教室内人越来越少,最后只好解散的经历。
尽管如此,可罗敏却还是希望能学好日语,“当时想法特别简单,自己年龄越来越大,应该要有一技之长,要不岁数大一些以后,自己力气又不大,到时候能干什么呢。”就因为这质朴的想法,罗敏先后有参加了市广播大学的日语函授培训和四川外国语学院的日语夜大。
念广播函授时,罗敏正好怀孕,她还记得结业考试当天她和另一位同事大着肚子去参加考试,她想在想起来,当年还是非常用功的。可不知道是否方法不得法,她说进步并不到。到了2004年,罗敏的小孩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时她又报名了川外的日语夜大,等她坚持三年拿下日语专科毕业证书时,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
加入日语沙龙四年 拿下日语一级考试
夜大毕业后,罗敏最大的困难不再是背和记,而是找不着地方练习。“我自己前前后后学了一些日语,但平时没有地方用,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工作岗位又调动了,平时几乎接触不到日籍同事,学会了日语可没人和我对话呀。”为此,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敏觉得很苦恼。
时间到了2007年,由公司同事马明玲发起,在办公室内成立日语沙龙,罗敏立即响应,当上了联络人。利用中午午休和周五下班后的半小时,日语沙龙经常开展活动。
在沙龙上,同事们要自己准备好一篇日语文章,当众朗读和讲解,大家还会列出语法难点,一起讨论和学习。“终于找到人和我练习了,这几年我的口语明显进步很快。”从有了日语沙龙开始,到2010年12月份,罗敏用充足的自信考下了日语二级证书。2011年她又参加了一级考试,同样顺利过关。
“罗敏自学日语考过一级了!”在公司里,许多认识不认识罗敏都同事,说起她来都要忍不住称赞两句。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坚持多年学习日语,并且在去年经过严格考试成为专职翻译,罗敏的故事成立公司里一个关于自我奋斗的典型例子。
“日语沙龙好有用哦,开了四年,让两个人过了一级,还有一个过了二级。”因为日语沙龙的效果太好,今年春季沙龙面向全公司接受报名时,同事们表现得特别积极。“欢迎你们加入日语沙龙,坚持参加活动的人越多,大家进步就越快。”到昨天为止,摆在罗敏办公桌上的加入日语沙龙的申请表,已经有了厚厚一叠。
罗敏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为了鼓励同事们自发学习,公司人力资源部还制定了相关的外语过级紧贴不住。不论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只要通过自学考过相应级别,每月可获得不同金额的补贴。以罗敏为例,她现在每月的外语津贴就达到了500元。
日语沙龙们的同事们说,罗敏能成功过级,鼓励了很多普通员工,现在公司下班后,自发参加日语沙龙和外语补习的人悄悄多了起来。“现在全公司有16人在享受外语津贴,估计明年会更多。”建设雅马哈公司人力资源部称,外语津贴补贴政策不会变,欢迎更多员工来享受。
来源:重庆晨网记者:刘琳
QQ: 114063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