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听余泽民先生讲“读写译”
听余泽民先生讲“读写译”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8-3-26
 

余泽民先生多年从事翻译工作,主攻匈牙利文学翻译,同时自己亦写作散文、小说,近三十年来,余先生兢兢业业,“双管齐下”了四十多部著作。2017年,余泽民被聘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这是一位没有工龄、没有职称、没有论文、没有从教经验,却有着四十多部译著及著作的特殊的货真价实的客座教授。2018年3月23日下午,余泽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文学院中文和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作主题演讲,题目是“读写译:一种有翅膀的生存”,笔者有幸,全程聆听,收获良多,略记“所讲”及“所感”如下。

余先生从自己年轻时的一个人生信条“做人就要与众不同,就要和别人不一样”讲起。余先生的母亲是医生,大概言传身教,对其产生影响,故余先生大学读了六年医学专业,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学医六年,积累丰富,几十本医学书读过,深化了自己对“人”的认识。然而,余泽民并不满足于做一名医生。大学毕业后,余泽民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研究“物质的人”转为关注“精神的人”。1991年,在经历了“灵与肉”双重锻造后,原本可以留校任教的余泽民再次规划人生路线,他毅然选择出国,乘火车十昼夜,横穿蒙古、俄罗斯、乌克兰,抵达匈牙利,他幻想并渴望着异国的生活,随身携带的是一本张扬自我、不向人生低头的《梵高传》。尽管十昼夜的旅程险象环生,余泽民心中也难免忧郁,然而,当异国的空气迎面扑来,他毅然决然兴奋忘我地跳下了火车,他知道: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甫抵匈牙利,余泽民无书可读,凭靠从前的英文基础,他开始阅读英文书。出于生活的需要,也出于精神的渴求,渐渐地,在与周围人的接触过程中,凭靠自身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和兢兢业业的钻研,余泽民无师自通地学习并掌握了匈牙利语。这时候,余泽民的人生路线再次发生“转折”,他又一次规划人生路线:决定从事匈牙利文学的翻译工作。于是,就有了余氏如今等身的译著。

如果说,余泽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或者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心理学硕士生,那么,“无师自通”匈牙利语,对他来说已经殊为难得,至于翻译匈牙利文学作品,绝对是不愿想、不能想、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坚守“尽量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的信条的余泽民,其实从小就“与众不同”。余泽民生于1964年,特殊年代,书籍奇缺,小学时期,别人连《艳阳天》、《金光大道》都难以看到,可他却在表姐和父亲的或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读起了《俊友》(《漂亮的朋友》)、《夏伯阳的故事》、《水浒传》、《红楼梦》,视野纵横古今中外,语言涉及白话文言,而且,书都是繁体字。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在不知不觉中,为余泽民奠立良好的文学底蕴。上大学后,余泽民经常在医学课上“偷看”文学书,疯狂逐捕自己的文学之梦,以至自感就是医学课上的“间谍”。不仅是读,大学时代的余泽民还开始散文和白话诗创作,这些今日看来早已是青涩之作的文字强烈激荡着余泽民的创作热情,尤其是,当它们变成铅字,刊登在校园刊物上。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积累、写作实践,当余泽民掌握匈牙利语后,很自然地产生了翻译匈牙利文学作品的想法。经年积累,“译果”丰硕,如今,提起余泽民,在其身份翻译家前最严谨最准确的修饰语是“著名”二字。早年阅读别人翻译的作品,如今要翻译作品给别人看,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朦朦胧胧中,余泽民的人生轨迹和翻译联系的很紧。

讲入正题,余泽民先谈阅读。他认为,阅读多了,有如下好处或作用:

第一是,读书多了可以使容颜不木讷,气质不鄙俗。读书少的人,眼睛空洞无神,这种空洞和儿童的单纯不同,这是一种无知愚昧的空洞。余泽民认为知识在容貌上,能够改变人的气质,职是之故,阅读,很重要。第二是,读书多了可以使人眼界更高远,内心更强大。书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读书多了,对生活会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形成哲学观,能够更深刻多面向地解读生活,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生活中的质疑和苦难。第三是,读书多了,使人的相对寿命延长。读书就是还原他人的人生感受、生活体验,书中人,中外古今、男女老少杂陈,于是,读书多了,就等了多活了好几辈子,何乐而不为?第四是,读书多了,情商智商双向提高,坐地日行,神游四海,读书有“旅游”的功能。第五是,读书多了,使人自觉拥有孤独,超脱凡庸,傲岸其姿,更多地思考人生的意义。第六是,读书多了,能够使人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并为理想中的“我”塑型,向着理想中的“我”努力。第七是,读书多了能够使人更成熟地爱人。第八是,读书多了能够使人以俯瞰的生存方式为自己寻找机会。余泽民所谈读书八点,皆是根据切身体验,故颇具启发性。

余泽民谈写作,认为“只要你能找到与思维对应的词语,就拥有了写作的可能性”。他特别推崇友人周晓枫的作品,认为周晓枫的文学修辞造诣绝高,具有典范意义,却又是不可重复的。借助对周晓枫作品的理解,余泽民提出推进写作的两种方式:第一,从内容到语言;第二,从语言到语言。他认为周晓枫的作品主要属于后者。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认识!一般而言,人们习惯阅读按照时间、情节、或者方位,逐渐推进、逐次叙述的作品,然而,周晓枫的作品在时间和情节的“断面”上反复铺陈雕琢,她以诗意、哲思密度极高的语言,挑战着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她擅长自铸伟辞,创造语词、句式,从而形成一种陌生却又健劲、锋利、致密、卓然不群的风格。余泽民提出的“从语言到语言”的观点,对于研究周晓枫散文而言,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为人们解读、学习周晓枫散文打开了一道门、逗露了一道光。此处,不妨再引余泽民与周晓枫对话中的一段文字,以觇窥周晓枫对写作的态度:“我们都喜欢阅读,默默写作,不为博取功名,因为它能让我们探索事物的极限,包括挖掘自身的可能,写下文字,是为灵魂种粮食。”或许,这段文字会对有志于写作的人学习、揣摩周晓枫的作品提供些微帮助。

余泽民谈翻译,认为翻译文学影响了中国百年文学,翻译与写作的关系很近,翻译是最深度的阅读,翻译是最好的写作训练,翻译能够直接打开译者的视野,翻译能够丰富译者的母语。余泽民简略回顾了百年中国的翻译历程:老辈学人如鲁迅、穆旦、钱钟书、矛盾、杨绛、冰心、屠岸等,既能翻译,又能创作,左右逢源,相得益彰。而当前,能创作的基本不能翻译,这是百年来翻译界的一大变化。余泽民引用巴金的一句话来说明翻译并非“实时转译”,而是一种需要具备极强的文字功力,需要充分调动生命能量的“再创作”。巴金的原话是:“全中国的法语翻译一共有两个,傅雷是一个,我是半个,剩下其他所有人加起来算半个。”这句话因成功套改谢灵运的“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显得倍加灼人心眼,当然也逸趣横生。

余泽民讲话很沉稳,娓娓道来,抽丝剥茧,繁简得当,重点突出。讲座中,余泽民多处、反复地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翻译体验,对于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深具启发性,部分经历、体验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张德恒(1985—),河北唐山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人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主攻中国古典文学、古琴史。出版《梦溪笔谈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初版,2016年重印)、《山河逸响:民国山西琴人传》(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等著作五部。在《光明日报》、《兰州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中外文化与文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在《中华辞赋》等刊物发表旧体诗词文赋数十篇。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日期:2018年3月25日 作者:张德恒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331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