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从盐碱地走出来的翻译家
从盐碱地走出来的翻译家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2-10
 

从盐碱地走出来的

翻译家

 

无锡有十多万知青,朱蕴忠是很特别的一位。

他曾随“知青返城潮”回到无锡,却又把户口再次迁到苏北农村。

他在黄海之滨的盐碱地里,坎坷跋涉近30年,历经磨难,自强不息,自学成才。1998年10月,他迈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接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颁发的“1998年度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的奖杯和奖状。

其后他的家庭被文化部办公厅、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评为“全国城市优秀读书家庭”。

他写的《情系子午河畔》、《电子商务空手道》、《三下风云》、《怎样自学成才》等书籍被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展出,自学成才的故事被国内外70多家媒体报道、传颂。

朱蕴忠是江阴顾山人,因家庭贫困,出生十个月就寄送堰桥许巷。

1958年养父因“走资本主义道路”,判刑8年去了辽宁劳改。养母忧郁成疾,12岁稚嫩的朱蕴忠经常捡拾破烂,提篮小卖,帮衬维持家里生计。这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禀性。

1964年他初中毕业,身高仅1.48米,瘦骨伶仃的朱藴忠,下乡来到盐城新洋农业试验站务农。

下乡后的朱蕴忠对知识充满渴望,把读书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当他听说一队知青自装的半导体收音机,能收听到对苏联的俄语广播时,心怀翻译梦的朱蕴忠就来了劲。他不顾白天劳动疲惫,夜晚跑到一队知青宿舍,为的是能听上俄语广播。

不料在1970年“一打三反”的运动中,被诬陷为“长期收听敌台”,不仅没收全部书籍,批斗关押,还在盐城体育场万人大会上被宣判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关进牛棚监督劳动。

三年后因“改造成功”摘去帽子,冤案到1979年才得以彻底平反。

在蒙受不白之冤,品尝人世辛酸凌辱的10年里,朱蕴忠没有自暴自弃。

迫于生计,在苦累繁重的劳动之余,他去捕捉黄鼠狼(黄鼬),毛皮卖钱,肉则食用。

长期的捕捉活动,使他对黄鼬的生态、习性有了很大了解,练成一手绝技。他开始钻研写论文,5年时间5易其稿,写了一部6万多字的书稿《黄鼬的狩猎》。

1984年起,8次被上海华东师大聘用,协助该校多位硕士生完成关于研究黄鼬的相关毕业论文。

男大当婚,但朱蕴忠头上这顶“反革命”帽子注定要让他的婚姻一波三折。

他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时,曾救活一位被毒蛇咬伤,在中学就入党的农村姑娘。姑娘由感恩转为爱恋,不顾世俗眼光,千方百计把绣球抛给他。

一个共产党员要嫁给一个被定性为“永世不得翻身的阶级敌人”,这苦涩的爱,最终因领导和亲朋阻隔而无果。

当他摘掉“反革命分子”帽子,去安徽郎溪探望继父母时,邂逅下乡在安徽茶场的宜兴女知青,年轻漂亮的女知青钟情于他的才华,俩人在“牛棚”结为秦晋之好。

女方后来还是因受不了“反革命家属”的闲言碎语,最终离他而去。这离奇的爱、扭曲的情让朱蕴忠伤心落泪。

直到1977年,他才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一个小他8岁、朴实勤劳、秀丽端庄的农村姑娘兰嫁给了还住在牛房里的他。

为了兰,朱蕴忠甘愿放弃返城的就业机会,1979年将已落户无锡的户口重新迁回盐城新洋试验站。

朱蕴忠穷困不潦倒,拼命苦干,夫妇俩在盐碱滩上承包60亩棉田,日夜忙在田里。劳动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棉花大丰收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令人惊诧的是,棉田里还走出了一位翻译家。  

1979年,江苏广播电台开设了日语讲座。朱蕴忠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开始自学日语。

春耕大忙,上工时间和听讲座时间冲突,他把吃午饭安排到下午1点半听讲座时间,这样可以边吃饭,边听讲座,边做记录。

夏天棉田喷洒农药,他背着打药机,把收音机挎在胸前,边打药,边收听。

秋冬季节,拾花、捡花再忙,也从不错过听讲座的机会。在劳动小憩的田间,在淘米洗菜的河畔……他用日语与自己对话,梦呓之中也在背诵日语。

如此痴迷学习,人们认为他得了“神经病”,连继母也讥笑他想当翻译是白日做梦。

然而面对别人的白眼和讥笑,他毫不在意。为了进一步深造,84年后,他又插班参加苏州市桃花坞全国日语函授中心现代日语班学习。

27次作业和考试中,他23次拿满分。经过2年努力,他以优异成绩取得结业证书。趁热打铁,他接着又参加该函授中心翻译实践班的学习,再苦读两年,同样以优异成绩结业。

80年代后期,盐城市无线电厂从日本引进了彩电电位器生产线,全自动注塑机和自动高速车床,可大量的日文资料堆积在那儿,厂里急用却无人翻译。于是找到朱蕴忠,请他承担翻译任务。

他从试验站骑自行车到盐城,往返150余里,将一大堆资料带回家,一丝不苟地翻译。大年初一,别人在欢度春节,他伏在简陋的办公桌上搞翻译。不到两个月,他翻译出13万字日文资料,完成了该厂棘手的翻译任务。  

朱蕴忠很快被大丰县人才交流中心发现,通过公开竞争,年过42岁、仅初中文化的朱蕴忠被破格录取为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的日语翻译。

在此期间,他夜以继日放弃休息时间,全面翻译和消化气体渗碳炉、回火炉、清洗机、控制柜等成套设备的图纸资料,并亲自钻进炉膛内,一举成功砌出了合资公司的第一台加热炉和回火炉。

丰东公司组织人员到日本东京都的川越工厂研修,日方技术员给他们授课,由朱蕴忠一人担任电器、热处理、机械、企业管理等专业的课堂口译。

日方考虑到专业范围广、术语多,担心他担当口译可能有困难,特地安排了台湾的翻译杨志全先生和上海在日攻读博士学位已5年的关小姐在座旁听。

这意味着一旦朱藴忠口译卡壳,杨、关两位可随时救场。但几天过去了,课堂翻译十分顺利,杨、关俩人插不上一句话。连日语造诣甚深的杨先生也对朱蕴忠的能力非常佩服,赞口不绝。

结合工作,朱蕴忠发奋自学。1994年,47岁的朱蕴忠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自学考试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

他又先后通过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的日语、计算机,以及全国外经贸行业外销员资格等的统一考试,并且还通过了第二外语——俄语的考试。

不久,朱蕴忠得到了大丰市外贸公司负责人的赏识,将其调入该单位工作。

到岗第三天就参加了该公司与日本公司的贸易洽谈,朱蕴忠以他娴熟的日语出色地完成任务,签订了大丰外贸公司与日本客商的第一笔贸易合同。其后他又多次参与经贸洽谈成功,被评为大丰外贸系统先进个人。

一次,朱蕴忠以公司部门经理的身份来到上海,与日本CMP株式会社洽谈水产业务。

当时日本公司驻上海事务所内挤满了来洽谈业务的各地客人,当轮到他时已过中午12点,日本客商一行向他打了招呼,约他下午再谈。

可是当朱蕴忠讲了一番话后,日本客商又重新坐了下来。原来,刚才朱蕴忠在旁边听见日本客商多次向前面的洽谈人询问星鳗业务,可是那几位洽谈人对星鳗业务不熟,日语讲得也不流畅。

朱蕴忠就抓住机遇,把星鳗加工的历史、产地、规格、包装、储存以及市场价格,一一讲解清楚。日本客商很高兴,与朱蕴忠越谈越起劲,甚至忘掉了吃午饭,最后日本客商高兴地来到大丰实地考察,洽谈合作。

1998年,朱蕴忠得知大丰市有700多吨脱水辣根片积压在库急需外销,立即利用《日本对华企业名录》提供的地址,通过电话、传真与相关日商取得联系。

日商很快来大丰外贸公司看货,签订了出口脱水辣根片的外销合同,其后又连续分批出口,短短几个月就盘活了生产辣根片企业的资金,为国家创汇18万美元。朱蕴忠的外贸事迹,被登上了报纸,传为美谈。

正当朱蕴忠踌躇满志准备为外贸做更大贡献时,因公司转制破产,57岁的他拿到了《下岗证》,每月拿180元失业金拮据度日。

怀有知识和技能的朱藴忠没有沉沦,他跟上时代的发展节拍,认真学习高教部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及时转进电子商务的实践中,并很快取得了成功。

通过网络,朱蕴忠第一年就出口20个集装箱货物,日子反而比原来在岗时过的更舒坦、更轻松了。

他的出口产品已从原先大丰本地的沙蚕、海蜇,扩充到脱水产品、食用菌、以及腈纶地毯等,涉及区域也从大丰扩大到了江苏众多县市,以及辽宁、山东等省。

在电子商务做得方兴未艾时,他看到一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缺乏技能和实践,他在《电子商务杂志》社和“亿邦动力网”的支持下,花半年时间撰写了《电子商务空手道》一书,给青年传道授业,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朱蕴忠经历了下乡、下狱、下岗的风云坎坷,但矢志不移,屡次从磨难中重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中拼搏,自学成才获得了成功,赢得了赞誉。

他不仅成为一个成功的外销员,被评上副译审职称,还成为《当代中国人才库》主编、盐城作家协会会员。

他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的自学精神也带动着全家人发愤读书,其儿子已成为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没有上过学的妻子也在他帮助下自学到能够读书。

上半年笔者与他多次联系并采访他,已经70岁的朱蕴忠竟然没有一根白发,矫健硬朗如青年,言谈举止间仍能感受到他那种不屈的激情。

如今,他仍在做对日电子商务,仍在不倦地写作,每年农忙时要去盐城农村干点农活,不时还会去捉鱼、捕黄鳝……翻译、网商、作家、主编、农夫、渔夫、伙夫,变幻的角色,不知哪一个是最贴切的他,不知他哪来的浑身劲?

无锡知青朱蕴忠,祝福你!

来源:人民作家 日期:2017年11月26日 作者:戴越敏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2543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