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意指翻译中尽量淡化原文陌生感,以读者易解为目的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觉得眼熟、耳熟、无碍。归化译法尊重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和表达习惯,同样尊重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和反应。译者在译文中体现同化感、亲近感,让读者看不出多少翻译的笔痕。当然,这里说的是没有原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原语文化特色或敏感词语的一般情状。“异化”则指相对地留存原语语言表达和文化特征的“他者”异域性,就是“直译”原文的异质成分。这是因为有些原语语言或文化成分在译入语里或难以找到对应物、对等物或等值物,或因“异质成分”——人名、地名、事物、典故、习语、民俗、习惯、思维方式、特殊构式等——值得引入,以丰富目的语及其相应文化并满足其读者的好奇和认知期待。
归化和异化具有语用相对性
归化相当于意译,异化相当于直译。不过,直译和意译都是译者在求译文通顺时所采取的方便法门,而不是对原文的理解或处理。归化以译文“达、雅、通顺”、易懂可赏为指向,异化则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尤其是文化的异质特色(信、忠实)的如实如是为指向。前者更接近美国学者所谓“等效翻译”或笔者主张的“语用等效观”,因为归化和语用等效观都是以读者为取向的,否则无“效”可言。“Sprite”是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柠檬味汽水,这个词有“调皮鬼、妖精”之意,若如此汉译则不一定讨中国消费者垂青。译文“雪碧”则给人冰凉、解渴、清爽的联想,此乃归化之功。“Crown”是日本丰田集团的小型车品牌,归化处理为“皇冠”,刺激富人的购买欲。
异化可发生于语言层面,主要是发生于文化层面,有时二者交融合一。语言层面的异化译法就是保留原文的构式或表达方式、脉络、风格,哪怕在译入语里略显生僻。异化能满足文学读者的猎奇心理,如“flea-market”译成“跳蚤市场”(异化)。有意思的是,异化法未必显得“异己”,有时所用汉字有些许汉文化独有的联想意义或内涵。例如,运动Bowling异化为“保龄(球)”,须知“球”是辅助的归化法手段,单说“保龄”就使人联想到保健养生功效。
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其实是相对的优劣,相对于对方,或其他译法、原语文本、体裁、题材、风格、翻译目的、委托人的要求、译入语政治意识形态,等等。总之,归化和异化具有很高的语用相对性。译者处理一个作品语篇,是归化和异化兼有的结晶。归化和异化的取舍或抉择的倾向性有诸多因素:从双语翻译的方向考虑,外语译入母语,母语译出到外语,两者比较,前者归化多于后者;从两种文化乃至语言的所谓“强弱”考虑,强文化(及其强语言)译入弱文化(及其弱语言),相反,弱文化(及其弱语言)译入强文化(及其强语言),两者比较,前者的异化多于后者;从文化和语言的距离考虑,其间距离的近和远,前者归化多于后者;从翻译目的考虑,“工具性翻译、纪实性翻译”比较,前者归化多于后者;从话语类型考虑,非文学比较和文学比较,前者归化多于后者;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比较,前者归化多于后者;从科技含量的高低考虑,科技含量低的和高的原语语篇,两者比较,前者归化多于后者;如此等等。
应将归化与异化合二为一
异化派推崇“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的异化法,指控归化具有严重的误导危害。除却个别极端归化译例和误译的归化译例,笔者认为此归化危害论是杞人忧天之论。
归化和异化不是“有你没我、你死我活”的绝对关系,过分肯定或否定一方都是错误的。一般说来,语言方面应该尽量归化,以便让译文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文化层面则应该尽量异化,以便进行原语文化异质因素的异域传播。
归化是有限度的归化,是异化中的归化。反之,异化也是归化中的异化。极端归化则是“宁顺而不信”,具体表现为译入语的创作或改写而远非真正意义的翻译;极端异化主义就是“宁信而不顺”,具体表现为忠实原文却无法阅读的译作。归化的对象是异国语言和文化,无论如何都要存“异”,否则就不是翻译而是创作(或捏造)。异化的归途(趋向、目的地)是归化,即把异质文化成分归化过来。而且所谓的异化在翻译时还是要尽量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因此,翻译应该和当下的跨文化交流一样“求同存异”。“求同”就是要归化:完全相同的就是照搬移译,稍有不同的就同化为目的语文化以求接受。“存异”就是异化:一些无法同化的异己文化成分,以及一些有必要陌生化地介绍给目的语文化读者的异己文化成分,就按照“洋风”呈现,即异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化和异化可以互相转化,有时难以区分。林纾把honeymoon异化成“蜜月”,而如今“蜜月”早已跻身汉语日常词汇,“咖啡”例也是如此。就译事个案而言,异化越久越频繁,越相似于归化。在语言文化发展的某个阶段,某个语词、短语或构式的翻译在一些人看来是异化,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也许就是归化,或者干脆无所谓归化还是异化。
就默认译事而言,要优先考虑尝试归化法,也可考虑异化的默认形式,否则采取上述的某种“补偿”手法。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取长补短的两种一而二、二而一的翻译策略。偏重译入语及其文化,偏重译入语读者及其理解力和接受度,或是在译入语里碰巧有准确生动的表达法,可归化译之;反之,偏重原语及其文化,偏重原语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或是在译入语里碰巧很难找到准确生动的表达法,可异化译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5年11月17日 作者:侯国金(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语用翻译学:寓意言谈翻译研究”(12BYY017;15SKBS102)成果)
心译翻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