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传统与拓展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传统与拓展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5-9-6
 

     18世纪下半叶,儿童文学以一种明确独立的文学形式在英国等西方世界出现,涌现出安徒生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木偶奇遇记》等儿童文学经典。回溯晚清以降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西方儿童文学的译介活动是催生中国本土儿童文学诞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本土儿童文学发展和建设的有效借鉴路径。梁启超、林纾、周桂笙、包天笑、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夏丏尊、赵元任、梁实秋、戴望舒、陈伯吹等曾致力于西方儿童文学的中国传播。当时,本土原创儿童文学较为薄弱,国外优秀儿童文学译作的出版在整个现代童书出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域外优秀儿童文学资源的引进与传播,为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诞生和初步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与发生期儿童文学注重域外儿童文学译介传播相对应的是,当时理论研究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视。儿童文学研究的理论先驱如周作人、郑振铎、茅盾、魏寿庸、朱鼎元、葛承训等也极为关注对域外儿童文学的译介,并将其视为建构本土儿童文学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以来,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出版规模空前,既有《鸡皮疙瘩》、《冒险小虎队》、《哈利波特》这样的畅销书,又有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林格伦儿童文学奖、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凯迪克图画书奖等代表当下国际儿童文学创作最高水平和获得最优品质大奖的作品。这些域外优秀儿童文学的引进,极大丰富了儿童文学的面貌,对积极推动本土原创儿童文学建设具有典范意义。国内幻想文学、魔幻文学等思潮的形成与对应文类的译介出版有着紧密联系。遗憾的是,较之于国外儿童文学翻译出版热火朝天的局面,在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和中国翻译史的版图中,儿童文学翻译却相对冷落,长期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这或许与其身份的双重边缘性有着紧密联系。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散见于儿童文学、比较文学、翻译学等学科领域,其整体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儿童文学研究格局中,对外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更多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系统而全面地对国外儿童文学译介的研究较为薄弱。如儿童文学史论著作的研究大多立足于现代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将域外儿童文学的翻译、传播视为现代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因素,如《晚清儿童文学钩沉》考察了《小孩月报》等传教士报刊对《伊索寓言》等作品的译介;《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就文学研究会对外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倡导之功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但这些研究未系统整理研究域外儿童文学的特色与成就、域外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以及文学译介出版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联系并展开翔实而深入的研究。

  第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起,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对文学译介学与接受学的重视,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领域开始受到重视。如王建开《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1919—1949)》、马祖毅的《中国翻译通史》、杨义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等都有对儿童文学译介概貌的呈现。

  第三,翻译学视野下儿童文学译本的研究,其落脚点在于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等实践的探讨,如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的教育》、《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经典译本的研究。

      进入21世纪,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成果日渐丰硕。2003 年国际译界著名刊物 Meta 出了一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专刊。与此同时,国内学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投入了更多的研究热情。许多学术论文都以儿童文学翻译为选题。同时,在课题研究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也有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选题,如宋莉华《从晚清到五四:传教士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等。

  2014年出版的《思想的缔造者:陈伯吹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研究》论述了陈伯吹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方法、原则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儿童文学翻译家的研究。作为现代儿童文学大家、儿童文学翻译家,陈伯吹不仅创作了大量经典童话,还译介了《小夏蒂》、《出卖心的人》等一大批国外作品。在翻译实践的同时,陈伯吹格外重视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他曾在《谈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一文中,从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改写等方面,阐述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情况和影响。他坦言谈及该话题:“一方面固然意在抛砖引玉,作为儿童文学方面可能‘争鸣’起来的一个问题;从而其他方面也可能作为中国儿童文学史提供微乎其微的‘沧海一粟’的资料。”陈伯吹的期待有两重:第一,希望儿童文学翻译有“争鸣”的局面,也就是研究能火热一点;第二,儿童文学史的书写中应该有儿童文学翻译的存在。事实是,长期以来国外儿童文学的译介与出版如火如荼,而在理论探讨与学术研究方面一直相对冷清,在现有儿童文学史书写中也未能给予儿童文学翻译以应有的文学史地位。

  以此来观照当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尚有多重拓展空间,抑或有诸多空白尚待填补,依个人之见,可以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展开,而且很多时候这两个维度是紧密融合的。从历史维度来说,亟待加强的是儿童文学翻译史实的梳理与史料的整理,如儿童文学翻译书目的整理。目前,《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翻译文学卷》以国别形式呈现了基本的儿童文学译介书目,也有博士论文附录了详尽的儿童文学译介书目,增补了译介出版的儿童文学丛书,只是相对于晚清以降儿童文学翻译丰富多元的实践与丰硕的译介成果,目前各种翻译书目所挖掘的目录距离翔实、系统的呈现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着力史料整理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国外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研究。如开展国别体译介史的研究,对英语儿童文学如英国、美国等儿童文学,日本儿童文学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予以深入考察,既可以从重要作家和经典作品的传播着手,也可以结合一些重要奖项进行。如美国儿童文学的中国传播,就可以从1922年设立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入手。早在1920年代,林徽音等人就已开始对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译介,斩获首届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的房龙的《人类的故事》就以《古代的人》、《上古的人》、《远古的人类》等译本传播。当然,国外儿童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接受、变异和传播,不仅是西方儿童文学在中国“旅行”、被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建构过程和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国外儿童文学对本土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其影响的契合点、方式、路径等都尚待进一步深入考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5年8月31日 作者:胡丽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22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